不支持Flash
|
|
|
又逢通胀考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7日 03:32 第一财经日报
中共中央政治局昨天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针对最近以来物价的波动,该会议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扩大的问题亟待解决,并须着力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 中共中央的这个意见,恰切地指出了当前物价涨幅在继续扩大的现实。物价的波动,已经在民众的寻常生活中反映出来,尽管尚没有实质性的压力存在,但对于中低收入者,生活负担的增加已有所体现。“涨价”,成为近一阶段来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词。 今年的物价波动,肇始于部分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先是肉价上涨,蛋价上涨,继而方便面也跟着涨价。三大石油巨头和大唐、华能等五大发电集团则先后上书国家发改委,要求上调油价和电价。尽管国家价格管理部门和电监会都分别表态,不支持电价的上涨,但在推动资源价格改革和“节能减排”等工作的压力之下,资源性产品的价格逐步上涨,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在传导机制作用下,资源产品价格的上升,将会带动终端消费品价格上涨。 此外,财税政策是落实“节能减排”任务的最有力工具,但一系列关于能源和资源类财税政策的酝酿,也强化了物价上涨的预期。 因此,在接下来的下半年里,物价上涨的压力还会增大。正如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的官员所公开表态的,由于粮价上涨的带动,物价上涨趋势已然明朗。显然,这种压力也会体现在消费价格指数(CPI)下半年的数据上。CPI在今年6月份达到了近3年来的新高,同比上涨4.4%,早已破了3%的警戒线。 一方面,现实的物价压力已现,另一方面,未来物价继续上涨的预期确定——在这样的条件下,完成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的任务也就显得更为迫切。 从推动今年物价上涨的源头动力来看,原因并不单一。猪肉、鸡蛋等农产品的涨价,有许多非常规性的因素,如饲养成本上升、因去年肉价过低导致的生猪出栏数量减少等,导致肉价的波动;近几年来,劳动力成本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也是一个因素;另外,民众消费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升了需求总量,以及上游产品成本上升,推高了终端商品价格等,都是部分原因。如果从本质上来看,则因货币供应量的持续放大,影响和推动了物价上扬。 由此,治理物价涨幅扩大,首先应从货币政策着手,收紧流动性。事实上,从财经政策的角度看,前些天加息和减利息税率双管齐下,虽不完全指向抑制物价上涨,但政府部门希望对此亦有作用的心情,并不难体悟。由于基础货币过多发行导致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通胀效应,致使物价上涨——其对策也必然是通过货币紧缩政策,求得对症治理的效果。 当然,应该注意到的是,政府虽努力在收紧流动性,但同时,人民币又在逐步升值,其中亦有矛盾存在。央行动用货币政策可能会强化人民币升值预期,而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外汇则可能大量流入中国,为保持汇率稳定,央行不得不有力地干预外汇市场,干预意味着央行向银行系统注入大量货币。流动性增加必然导致物价上涨和资产价格上涨。这就是说,在现实条件下,单靠通过货币政策来抑制物价水平的上扬,显然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而货币政策的作用会打些折扣,也使其他的辅助手段显得更为必要。 就今年对CPI上涨起了很大作用的猪肉、鸡蛋等农产品价格来说,消弭非常规性的因素十分必要。农业部近日表示,生猪价格一段时间内还会维持较高水平,但与此同时,一些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扶助政策也将出台。无疑,这些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于稳定猪肉价格,乃至稳定物价总水平都将起到一定的作用。一旦非常规性因素得以消弭,农产品价格会止涨而处于平稳状态,也就将影响到CPI的数据。 政府部门近年来已有数次治理通货膨胀的经验。在遭遇压力之时,政府会以政策手段进行调节、抑制价格的上升,同时,也会治理市场不合规行为的经验,如对哄抬价格的行为进行打击等。历史的经验应当吸取,这将有利于物价水平不致过度的非理性上升,避免造成严重后果。而针对弱势群体在物价涨幅扩大的情况下出现的困难,政府部门也理当给予现实的帮助——当然,这还是治标的行为,从根本上,需要进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以调节贫富阶层之间的差距。 应当看到,今年出现的物价较快上涨,无论是国内、国际背景都较以往有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当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治理物价过快上涨乃至更严重的通货膨胀,任务都比以往更为艰巨复杂。这也是对中国政府一个新的考验和挑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