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南方周末:央行应继续加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6日 10:18 南方周末

  马克

  长期人为压低要素价格,忽略环境成本,必然导致投资泛滥,而当低质的投资也能获得高回报时,就不会有技术进步的动力。

  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利息税税率降到5%,好、大大地好,但是还不够,央行应该继续上调利率,尤其是存款利率。

  因为与上半年3.2%的通货膨胀率相比,加息后的实际存款利息仍然为负:3.33%×0.95=3.16%。按多数意见的预测,今年全年的通胀率很可能突破4%,也就是说,1万块钱存银行,一年下来会蒸发86块。

  中央银行不应允许这种情况继续,实际利率可以为零,但不可以为负,因为维持币值稳定,不让老百姓手里的钱缩水,是

人民银行法赋予它的职责,也是各国央行的应有之义。

  

中国经济最近15年的高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中国的投资率能够长期保持全世界最高并不断刷新纪录,廉价的资金供应是关键因素。因为投资主要靠贷款,与高投资回报率相比,明显偏低的贷款利率刺激了企业的借贷欲望。

  贷款利率低,是因为存款利率低,甚至经常为负,全世界没有哪个地方像中国这样有这么多这么便宜的资金,并且中国不仅资金便宜,几乎所有的要素资源都便宜——劳动力、土地、煤、石油、天然气,还有环境也便宜,企业只需要为污染付出很少的代价或者不付出代价。对企业而言,中国的确是天堂。

  对银行而言,中国也是天堂。刚才说了贷款利率低,但存贷差不仅不低,反而是世界最高的——因为存款利率太低了。所以银行的日子很好过,左手吸存、右手放贷,利润节节高,股价节节高。

  企业和银行日子都好过,老百姓的日子却未必跟着好过。环境恶化就不说了,空气面前人人平等,还能找点心理平衡。负利率可真让人头疼,它逼着你寻找别的保值增值渠道,可放眼望去,除了楼市股市,还真没什么地方可去,而这两个市场已经是高处不胜寒了,其“通货膨胀”程度早已超过实物市场,细究起来,很难讲它们与储蓄哪个更不安全。

  很多人把祸根归到“流动性过剩”上,冷钱热钱,市场上一下冒出无穷多的钱,搞得所有的投资品价格暴涨,连带着现金和储蓄贬值。话是没错,但“流动性过剩”怎么就在这一两年突然冒出来了呢?

  其实矛盾已经积累多年,只不过近两年集中爆发而已。长期人为压低要素价格,忽略环境成本,必然导致投资泛滥,而当低质的投资也能获得高回报时,就不会有技术进步的动力。与此同时,分配长期向企业和政府倾斜,普通居民的购买力必然不足,企业的产品就只能到国外找市场,而中国在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上陷得越深,中国的贸易顺差就会越大,在人民币既不可兑换又不可大幅度升值的情况下,流动性泛滥就成为必然。

  中央银行固然可以采取对冲措施,

财政部也可以入股海外PE,但这都是权宜之计,因为敷冷毛巾是治不了肺炎的。根本之道,还是要通过推进市场化改革来矫正经济增长方式。首先应做的,就是让供求关系决定要素价格,让内外资企业根据真实成本(包括环境成本)进行投资决策。

  在这方面,中央银行已经带了个好头,好,大大地好!但是还不够,央行应该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继续上调利率,尤其是存款利率。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