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徐斌:全面的通胀预期或在明年形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6日 08:20 新京报

  上半年经济数据出台后,许多分析人士都一致认为,目前是低通胀高增长的大好局面。在7月24日央视的《经济半小时》里,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也认为通货膨胀还很远。而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在昨日上午举行的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称,预测下半年的物价是在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势当中缓慢上涨,关键要看下半年秋粮的收成。

  但在笔者看来,下半年通胀不仅会加剧,而且全面的通胀预期很可能会在明年形成。

  之所以如此判断,是因为一些征兆开始显现。首当其冲的就是上半年消费增长特别快。尽管经济学家和官员一直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问题就是过度依赖投资,但实际上这是中国人口结构的必然结果,因为投资不过是未来的消费,而消费其实是过去的投资。

  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出生率很高,现在这些人进入35-54岁这个20年跨度的年龄段。

  目前来看,这个年龄段的人在未来5到10年还会继续上升。由于中国还没有建立起“从摇篮到坟墓”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这些人上有老下有小,外加未来的自身养老问题,都会选择高储蓄、低消费的行为。这就决定了中国储蓄率较长时间一直很高,同时保持低利率,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是非常正常的。

  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投资增速高于消费增速的幅度在缩小。

  统计部门对此解读是由于收入增长,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政府投入较多导致消费升级,尤其是汽车、

房地产的消费更多。然而综合各方面信息来看,从医疗到教育等体系,上半年政府投入也未有突破性增长,何来政府增大投入一说?

  所以,原因还是要在通胀预期上找。当实际利率为负的时候,人的理性行为选择有两个:消费或者购买能抵御通胀的商品。目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加快2.1个百分点,而

房价和股市暴涨,同时存款也在不同程度地减少,这就是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下,人的理性行为选择的必然结果。

  尽管上周末利息税减至5%,同时加息0.27个百分点,但实际利率目前仍为负。

  这种情况下,下半年消费加快拉动经济增长,但是同时通胀指数飙升引发的民生问题,估计更让人头疼。

  鉴于现有统计部门的CPI构成难以真正反映通胀程度,我们更倾向于观察民间低收入人群的反应,将其作为通胀的指标。当低收入人群对物价上涨虽然抱怨,但表示无奈并默默承受的时候,这是温和通胀。如果低收入人群对物价上涨极为愤慨并且表示无法忍受的时候,那将是猛烈的通胀,真实CPI数据可能接近10%.价格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资源是以价格为信号在市场基础上进行配置。有通胀预期的时候,无论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都会糊涂,这到底是商品供不应求所致,还是钞票过多了?一旦通胀预期形成,价格信号就紊乱,整个市场经济系统也就随之紊乱,资源配置自然低效运行。

  目前官方对通胀的表态,基本归结于粮价上涨等结构性问题,而丝毫不牵扯到货币供给,因为今年上半年M2增速低于去年同期。

  但是,正如宋国青等学者指出的,M2作为观察货币供给增速的指标已经开始不合时宜,而这一点央行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这也是我们对明年形势更不乐观的原因,全面的通胀预期很可能在明年形成。

  □徐斌(安邦集团研究总部分析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