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舒圣祥:财政收入增长与民生福利丰厚不该成悖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6日 01:57 中华工商时报

  -舒圣祥

  日前全国各地媒体几乎同时报道了这条消息:财政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在上半年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总额突破2.6万亿元,达到26117.84亿元,同比增长30.6%,完成预算的59.3%。

  本来,“近年来全国财政收入一年一个新台阶”应该是令人欣喜的,它意味着政府将更有能力向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福利,意味着公众能从政府那里获得更多福利保障,这当然是好事。但是,“意味着”并不等于“实际上”,在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情况下,财政钱袋日渐鼓胀并不必然导致民生福利日渐丰厚,相反,财政收入增长越快,等于是纳税人购买同等水平公共服务所需支付的价格越高,这当然是坏事。

  在我看来,笼统地说中国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是“好事”还是“坏事”并不准确,更有可能的情况是介乎于两者之间,区别只在“好事”多一点还是“坏事”多一点而已。看得见的事实是,随着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财政浪费现象也日益严重,豪华办公楼越盖越多,车轮腐败、吃喝腐败越来越多,而李金华的那份

审计报告上的违规记录也越审越多,有些地方违规率甚至高达100%。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民生福利保障前进的脚步太慢,公共产品投入极为有限,最直接的例证当属“新三座大山”。

  经济学家有过研究,近年的经济发展过程,政府成为最大受益者,收入增幅远在民众之上。税收增长幅度不仅把GDP增幅落下很远,把国民收入增幅更是丢在了望尘莫及之位。收入增长有限,物价却处在飞速上涨的跑道上,CPI指数连续突破3%警戒线,从

房价到食用油,从猪肉到方便面,在“涨声”一片中,惟有它们的增长速度堪与财政收入并驾齐驱。最后带来的结果,借用经济学家赵晓的比喻就是:同样的钱数,昨天你本来还可以买一套房的,今天你却只能买一个
客厅
了,而明天你将注定只能买一个阳台。

  一方面物价上涨过快,另一方面税收增幅过大———很大程度上,国民民生正处在这样的“涨声”夹缝之中艰难求进,汇集成一句普遍的公众抱怨就是:什么都涨,就是收入不涨。如此,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政府愈富民生愈艰”的悖论现象。然而这本不该出现。公众乐于向政府纳税正是希望通过更小的投入获得更大的回报。因为在本质意义上,纳税也是纳税人向政府的一种投资,即“纳税投资”,所以,“政府愈富民生愈艰”可能违背的不是别的,而恰恰是收税行为的合法性基础。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媒体发表评论认为“藏富于政府不是善策”,评论作者呼吁“中国应启动自己的减税计划”。依我看,主要意思正是:我们可以成为高税收高福利的“次优型”藏富于政府国家,也可以成为低税收低福利的“次优型”藏富于民国家,最好成为低税收高福利的“最优型”国家,但决不可以成为高税收低福利的“最差型”国家———“政府愈富民生愈艰”悖论亟待扭转。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