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CPI再创新高 加大供给成当务之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5日 00:46 金融时报

  “解读当前经济形势”之三

  记者 王晓欣

  今年上半年CPI上涨3.2%,6月份CPI同比上涨4.4%,创32个月以来新高,这也是CPI连续4个月触及或突破央行制定的3%加息“警戒线”,央行也随即加息0.27个百分点。那么,究竟应如何看待和应对CPI的上涨呢?

  上半年CPI变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呈现出结构性上涨,主要原因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所带动,而工业品价格和服务价格基本稳定。据统计,上半年全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6%,其中,粮食上涨6.4%,蛋上涨27.9%,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0.7%。其余则有涨有落,水产品价格上涨3.7%,鲜菜鲜果价格下降2.9%。在上半年CPI中,食品价格带动了2.5个百分点。如果扣掉食品因素,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其他项目才上涨0.7%。这说明食品价格上涨主要集中在粮食、肉禽及其制品和鲜蛋价格。

  粮食、肉禽及其制品、蛋类的价格上涨的原因,一是受国际市场粮食涨价和粮食需求增加的影响。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自去年下半年起持续上涨,并延续到目前。二是在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中,尤其以生猪价格上涨较快,生猪价格上涨主要受饲料价格上涨、成本增加、收益较低、供给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三是去年同期基数低相应显得今年上涨幅度比较高。今年上半年,扣除食品和

能源项目后的核心价格指数仅上涨0.9%,而且工业品出厂价格基本稳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还在回落。

  面对这种结构性价格上涨的局面,首先需要厘清CPI的概念,即它是一个指数化的绝对数,而通常所说的CPI涨幅则是由两个月绝对数比值构成的相对数。因此,6月份CPI同比涨幅多少不仅取决于当月CPI绝对值的大小,还取决于去年同月CPI绝对值的大小。其次,需要厘清宏观调控的目的。三是需要厘清宏观调控的效果。宏观调控要有预见和可调性,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全局观。目前,消费增长启动有力,国民经济依然平稳运行,上半年CPI连续越过央行制定的“警戒线”,通胀有压力,值得引起我们高度警觉。对于今后CPI的走势,专家认为,由于价格上涨具有一定惯性,下半年CPI仍然会超过3%的“警戒线”,三季度将小幅走高,年末数月将逐月降低,全年CPI同比增幅略高于3%。

  上半年CPI上涨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因此,加大短缺商品的生产与供给是解决CPI上涨的当务之急。专家认为,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既要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供求的积极作用,又要克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滞后性,综合采取财政、信贷和保险等多种措施,支持粮食、畜牧、蔬菜等主要农副产品生产,帮助农民和农副产品生产企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同时,要从严控制玉米等粮食深加工项目,确保食物供应安全。有关部门还加强了价格监测分析,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范价格异常波动。

  另外,在CPI上涨中,还有一种现象应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这就是在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的时候,我国进口少了,出口却在大幅度增加。今年1至5月,出口506万吨,增长53.5%,这使国际市场粮价变动直接传导并推动了国内粮价的上涨。企业这种逐利行为无可厚非,但作为国有粮食进出口企业,不能只顾追求企业利润,还必须承担起中国粮食价格稳定和供求平衡的责任。有关的企业监管部门对于这种导致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企业行为,必须切实履行起监管职责。

  解决CPI结构性上涨过快的问题,还应综合运用货币、财政、产业政策,通过这些政策的综合运用,着力促进市场短缺商品供应量的增加。市场供求平衡了,价格上涨的动力也就没有了。另一方面,综合运用这些政策,还可以防止食品价格上涨与其它商品价格上涨叠加效果的产生,可以防范价格全面上涨的风险。

  面对因为结构性原因而创出新高的CPI,加大短缺商品的供应能力,是当务之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