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解经济近忧先除民生之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2日 12:48 经济观察报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11.5%,二季度增幅更是创下了11.9%峰值。这可以说是典型的“中国制造”。在国家统计局发布上述信息后,央行次日即宣布加息27个基点,国务院也宣布减征利息税。可以预期,后续紧缩政策还会择机出台。

  始自2003年下半年的这一轮宏观调控,一直试图用“点刹”的办法让经济减速,而今看来,这列快车的 “刹车”效率似乎有问题。11.9%的增速,偏离8%的预期目标近4个百分点。中国经济不仅没有软着陆,反而有一发难收之势。

  面对上半年的宏观数据,我们认为,就短期来说,至少有两个方面需要更确切的解释。其一,如果在各种政策工具配套使用之后,经济适度减速的目标仍未实现,是否是政策选择有问题?或者说,我们没有号准

中国经济的“脉”,因而在各种政策选项中,并没有恰当地使用最有效的工具和最合理的组合。

  其二,如何定位中国经济的合理增长区间?8%已经是近年来经济预期的基准线,这样的指导性目标考虑了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不过,也有专家认为,9%-10%才是中国经济的潜在合理增长区间,我们是否可能给出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如果这样的判断是准确的,是否应该调整预期增长目标?

  上述两个问题的答案,直接影响到未来

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组合,乃至力度和频率的拿捏与把握。对于中国经济来说,这可能要比简单地根据经济数据决定紧缩与否更为关键。

  宏观调控旨在平滑经济周期,使经济稳健增长。因此,宏观调控政策考虑短期问题要多于长期因素。不过,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否可持续,还取决于一些短期政策无法企及的问题。比如说,中国在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欠账很多。仅以社保欠账而论,一些专家的估计就在万亿以上。这些问题不解决,中国经济要想保持稳定增长,就必须依赖出口和投资。

  但是,这不是中国想要的增长方式。上世纪末,面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就曾寄望于启动内需,不过消费始终低迷,最终是通过政府投资拉动需求。十年过去,问诊中国经济,消费率过低仍被频频提及,根源即在于老百姓不敢放心消费,社保、医疗、教育、住房,凡此种种,无一不需要百姓自己负担,这些都妨碍了百姓消费信心的提升。

  

通货紧缩时,大家日子都难过,国家财力不丰,没有能力给百姓还债,或者可以理解。现今国家财富急速增长,正是政府加大这些方面的投入,偿还历史负债,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的良机。如果不能抓住这样的机会,财政投入的重心不能转到公共事业上去,一旦经济增长放缓,处处捉襟见肘还会重来。

  换个角度看,只有老百姓后顾无忧了,才能放胆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担子才可能交到老百姓手里,中国也才有胆气说不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中国经济从外需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才有可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