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周义兴:通胀分析不应忽视体制性因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 15:37 新浪财经

    周义兴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创32个月来新高,这也是CPI连续4个月同比上涨超过3%。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李晓超发布的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还显示,上半年CPI同比上涨3。2%,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06768亿元,同比增长11。5%。国家统计局称若控制得当,物价不会全面上涨(《新京报》7月20日)。

  对此,如果以数据公布前的市场人士与专家预测看,可以说这次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CPI数据,并没有超出早前市场的预期。并且,对此统计数据公布之后的经济态势,以及国家可能推出的紧缩调控政策,相关市场人士与专家也纷纷作出了自已各自的看法与预期。然想说的是,对此如能稍加注意就能发现,现有不少专家对经济现象与走向的分析,在相当程度上尚还停留在“坐而论道”的纯市场理论层面,而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忽视了国内经济的“转轨”时期的体制特征,及其如此体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程度。

  具体就以一段时间来的国内物价态势而言,价格的上涨,特别是去年下半年由粮油价格开始上涨的一段时间来市场价格态势,不要说是具有专业学术知识背景的专家,就是一般不具专业知识的寻常公众,都能从日常生活中感到通胀事实上已经形成。然而在此社会情况下,不知大家是否注意,一些市场人士与专家对市场价格现象与趋势的分析,虽然各有不同,但在理论上完全可以说是无懈可击,分析论证过程也站得住脚。可其最大一个缺陷,就是恰恰忽视了,也是最不应该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转轨”时期的体制。对此不妨可以想一想,如果将一种在市场经济机制中形成、并被证明有效的经济理论,拿来用在尚不具市场经济特征,或者说尚还不具备健全有效的市场机制的转轨经济环境,并进而对其作出相关的分析判断。那如此的判断与结论的准确性会不被打上折扣?可以说,这是当前对经济现象进行理论分析时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

  还有,由目前,及以后可以预期的一段“转轨”时期所决定,投资、特别是政府投资对国内经济的驱动与影响,应该在市场还有相当的比例,而且如此的投资决策与选择,本质上有着对利率不敏感的特征。就此也不难预见,在市场机制经济环境里完全有效的价格传导机制,对政府主导的投资行为也许就会没有作用或影响会很弱。所以,如果忽视这样的“转轨”经济特征,简单地将市场经济理论套用在“转轨”经济上,并对其作出判断,那结果很可能会离“真实”情况相距甚远。

  所以笔者认为,不论市场人士还是经济专家,由其社会角色所决定,应该说天然就有对经济现象作出解释的使命。但在此想提醒的是,一种理论如果忽视了具体环境与情况,不仅分析结果可能不准,而且长此以往不加注意,必定也会给理论公信造成消极影响。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