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本土品牌的阵地还要丢失多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8日 12:27 新浪财经

  邱 林

  据悉,从2004年起,政策的宽松促进了商家投资电梯制造的热情,近几年,我国新增电梯生产企业几十家,其他相关企业几百家。但是这些企业尚不具备与跨国企业抗衡的实力,仅占据中国市场的1/5。本土电梯品牌生存状况已不容乐观,一是跨国企业占据中国八成市场的局面很难被撼动;二是由于国内消费观念倾向于外国品牌,本土品牌市场开拓难度很大,甚至难逃被外资“合资掉”的命运。(7月18日《经济参考报》)

  看到这组数据,我们不禁为国内电梯行业本土品牌阵地的失守感到十分婉惜。同时,也为电梯业剩下的20%本土品牌命运感到担忧。我们知道,本土品牌在今天已变得日益重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本土品牌具有天然的所有权属性,它可以转变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当然,无论本土品牌处在何种状态,我们都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如果本土企业真正寻找到本土品牌的优势并且有效地运用这种优势,不仅仅可以与跨国公司面对面竞争,而且还完全有可能在细分市场上占领优势地位。

  但是,这样的要求对国内企业似乎有强人所难之嫌,而现实是近几年我国的电梯行业本土品牌阵地接连失守,国内企业的市场话语权也越来越弱。尽管我国电梯的年产量已经超过了世界总量的1/3,电梯市场销售额总量超过300亿元,并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长,然而这些市场大多数已被外资企业所垄断。目前,世界上著名的电梯公司几乎都在我国设有生产基地。美国奥的斯、瑞士迅达、芬兰通力、德国蒂森、日本三菱、日立、富士达、东芝等13家大型外资企业已先后落户我国,他们以在我国的市场份额总计80%优势,分享着电梯行业全球第一大战略市场这块“大

蛋糕”。

  由于大量外资电梯企业进入我国,外资企业的竞争极其激烈。为了抢占市场,众多外资企业不断扩大生产、物流规模,并且不断扩大经营网络。我们发现,外资企业在进入我国后,并不是想把本土品牌做强做大,而是把本土品牌视为一种障碍。他们要么是将自身品牌强加于我国本土品牌,要么将本土品牌冷藏起来。外资企业这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使本土品牌受到更大冲击,造成本土品牌逐渐减少,甚至部分消失。例如国内电梯行业的龙头企业——浙江巨人电梯公司过去一直是本土品牌执着的“守望者”,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终于扛不动那杆充满象征意义的大旗了,2005年最终与世界第三大电梯制造商——芬兰通力集团以60%:40%的比例合资。合资后,“巨人”这块电梯本土品牌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针对外资并购国内企业和本土品牌逐渐减少的问题,本月以来,就有部分高官或专家发表谈话、撰写文章认为,我国大量的国有企业由于技术比较落后,很多需要改组,需要有资金以及外来的技术、管理支持。外资并购对国有企业的改造也是有好处的,并购并不是一个很坏的事情。我们并不否定,25年来由于我国实施有效吸引外资的政策,许多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对国内经济和企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到今天,利用外资过程中暴露的深层次问题,也必须引起重视。

  近十年来,我们在引资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工业39个分行业中,已经有9个行业的外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40%,4个行业过半,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和仪器仪表、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几个行业,外资市场占有率甚至超过了70%。随着外国产品与合资品牌涌入我国市场,已有70%的我国传统本土品牌消失了。目前,胶卷市场被柯达、富士占领,宝洁系列吞没了日化用品市场,南孚电池、活力28洗衣粉等许多本土品牌,都在外资进攻下丢掉了阵地。

  现在,一些外资企业为了扫除进入我国的竞争对手,通过并购的方式来消灭或封存我国已有知名土土品牌的手段应引起政府有关部门或企业的高度警惕。因为那个产业引进外资越多,其本土品牌越快。其实,如果只为纯粹的经济活跃或GDP指数,如果一个国家所涌现的本土品牌都是国外品牌在唱大戏,本土品牌在当配角的话,国家以后的经济发展恐怕会掌握在别人手里,恐怕于民于国都会不利。所以我们应该防止“本土品牌的杀手”利用资本的手段来达到他们的目的。发展经济是不容置疑的,而本土品牌何去何从,本土品牌的阵地还需不需要坚守,这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