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高校贷款政府买单是现实主义的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3日 06:53 中国青年报

  周云

  广东省属高校用于教学设施建设的130多亿元贷款将由政府出钱,今年内一次还清。这是全国范围内的高校贷款问题引发普遍关注和广泛争议之后,政府部门首次做出的具有实质意义的回应与对策。

  一般来说,贷款是纯粹的市场行为,应该由借贷双方自行解决,政府部门无须参与其中。因此从表面上看来,广东省政府替高校买单的行为充满了政府行为的色彩,非常不“市场”。但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因为高校巨额贷款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政府行为的结果,而不是高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做出的选择。

  近年来,中国大学有两个大动作颇为引人注目,一是合并,二是扩招,范围之广,速度之快,规模之大都是举世罕见。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卷入其中。但现实的问题就是钱的问题,合并整合不需要钱吗?扩招增加教学设施不需要钱吗?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政府部门并没有加大财政投入,而是充当了红娘的角色,在高校与银行之间牵线搭桥,遍及全国的高校巨额贷款现象就是这样来的。而一些大学在拿到这些钱之后,也忘记了这些钱是借来的,花起来比自己的钱还要大方,于是又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豪华办学”。

  像几乎所有的新婚夫妇一样,高校与银行在短暂而甜美的蜜月过后,不得不重新面对残酷的现实。很多高校背上了沉重的还款压力,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

吉林大学自曝家丑,就是活生生的一例。而银行的风险也与日俱增。自由恋爱婚姻的后果应该由当事人自己负责,但是包办婚姻呢?既然政府在扩招、合校、贷款等一系列行为中充当着主导甚至是做主的角色,那么在困难出现的时候,也就应该负起该负的责任。虽然不那么符合市场规则,但也不失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的解决办法。

  不过广东省的解决办法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大部分省市的高校,有着不少于广东高校的贷款而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却不能与广东省同日而语。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怎么解决,政府、高校、银行总有一方是输家。花了这么多钱,总要买个教训。追根溯源,大学不应该是政府实现某种政策的工具,它要有自主权,同时要学会对自己负责。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