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规范用地 政府当为榜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3日 03:47 第一财经日报

  虽然在中央三令五申之后,全国土地违法案件有所下降,但案件高发的现象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中国坚守耕地红线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据国土资源部主要官员披露,80%违法用地面积的违法主体是政府,一些市、县政府缺乏自我规范,默许、纵容乃至在背后操纵违法违规用地,尤其令人忧虑,这其实也是能否真正规范用地的关键症结所在。

  中国本来就是人多地少,多年来快速经济增长导致住宅和工业用地量很大,而所征用土地往往又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集中于大片优质耕地。这不仅使得可开发利用的土地总量急剧减少,更直接威胁到农村耕地存量,给农民生存发展和粮食生产带来严重危机。因此,坚决遏制违法违规用地,是关系国计民生和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不能有任何马虎。

  中央的决心很大,近几年一再出台相关禁令,不断加大监管力度,给各级地方政府传达的信号非常明确,就是要千方百计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并减少土地违法问题。从今年情况看,全国的土地违法违规总量与2006年相比有所好转,1~5月份全国共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24245件,涉及土地面积22万亩,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3.6%和12.14%。

  但这些数字的下降幅度显然低于中央预算,无论是从绝对的违法违规用地数量,还是具体的违法违规问题来看,规范用地的形势无疑还是严峻。据国土资源部统计,各地的农村违规建设住宅约占全部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的80%,特别是一些市、县政府依然存在着默许、纵容乃至在背后操纵违法违规用地,未批先用、以租代征,擅自设立和扩大开发区,擅自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违规侵占基本农田,损害农民权益等现象,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这些严重问题屡禁不止,表明要彻底解决违法违规用地问题,绝非一日之功。同时也表明,目前所采取的行政层层下压和立案查处等手段,更主要集中于事后惩罚而非事先防范。从许多典型的违法违规用地案件来看,一旦对耕地的破坏和对农村权益的损害成为事实,即使对责任人有所惩罚,也难以将土地恢复原状,所谓惩罚往往于事无补,起不到威慑作用。

  当务之急,既要严格土地执法,更要建立和健全更严格的土地规划、审批等防范机制,从而把更多的违法违规用地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造成事实上的损害。为此,国土资源部应当积极参与

宏观调控,严把土地闸门,坚持依法依规、从严从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同时对各地执行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耕地保护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察。

  对于违法违规用地中各级政府的失责行为,更要严格追究,绝不手软。特别是要集中查处未批先用、以租代征、擅自设立和扩大开发区、擅自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违法违规的行为。此外,国土资源部还可以与监察部联合行动,专门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并对土地出让情况进行专项清理,确保全国各地没有遗漏,没有土地监管死角。

  如此兴师动众地规范用地,最终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政府的配合度和责任心。中央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切意识到土地问题的极端重要,对违法违规用地有决心管到底,但各级政府的考虑则更现实,也更局限于本地区的短期利益。特别是土地征用的背后,往往涉及当地的固定资产投资、

房地产开发、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而这每一项的进展如何,都直接关系到当年GDP的增长快慢,关系着官员的政绩、升迁,关系到相关利益群体的得失。

  由此不难理解,查处违法违规用地为什么会这样难——难就难在对各级政府和官员的政绩考核,还没有完全科学化,没有脱离以GDP增长为主的传统模式;更难的是违法违规用地背后的官商勾结和钱权交易,这让少数地方主管部门和政府官员一再铤而走险,不惜以身试法,也要挖空心思钻国家土地管理的空子,想方设法捞取部门和个人私利。

  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否切实管住土地,不仅是对国土监管部门

执行力和公信力的一次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的政绩观和官员操守的重大考验。作为相关主管部门,国土资源部自然应当绝不动摇、坚守红线,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职责,不留任何后路。相关执法部门,更要杜绝以罚代处、处理不到位的现象,严惩违法违规者,真正对人民负责。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