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国经济需要未雨绸缪的战略调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2日 10:1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

  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一些机构预测,6月CPI可能接近4%,令加息迫在眉睫,同时财政部也有取消或减免利息税加以配合的可能。由成本推动的中国式通胀表现出不确定性,在目前资本市场比较活跃且投资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成为市场关注焦点,而这种关注所产生的聚光灯效应反过来也加强了这些数据的敏感性。

  与此同时,为了解决流动性问题,中国实施新的QDII以及特别国债政策,意图通过储备外流化解一部分压力。综合来看,中国当前货币及其他经济政策都具有明显的应急性,以期解决某方面的压力。但是,从历史角度看,中国正处大国崛起的过程,在全球贸易、能源、金融市场已经具足够影响力,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因此,当前的经济改革,不仅要盯住眼前的矛盾和问题,更要化解

中国经济不可持续的难题,不能过于用显微镜观察,显微镜下都会有病菌,最终,自己吓倒自己。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拥有世界最多的外汇储备并用于购买最富有国家的债券,这还不够,又成立2000亿美元的主权财富基金,投资海外。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应该是资本饥渴方,富国应是资本输出国。为什么发生资本倒流呢?这既是中国经济可能出现不可持续的原因,也是阻碍大国崛起的主要障碍:富国利用中国的资本、劳动力、资源和市场以获取中国的财富。资本发生倒流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力资本和资本市场相对美欧日等国不够发达,没有足够的基于个人头脑的科技创新者以及企业管理者,利用过剩的资本进行投资和研发,而中国不完善的资本市场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提供金融服务。因此,当前的政策重点除应对现实经济矛盾外,更要进行战略性调整和筹划,改革教育、科技以及文化产业制度,同时,为建立一个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做准备。

  由于经济有过热趋势以及亚洲危机十周年,目前国内舆论对中国的经济风险问题渲染过多,且不理性,对于风险的恐惧而做出草率的反应很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中国不存在东南亚式支付危机的可能,也不存在日本基于岛国形态的持续上扬的整体资产泡沫,而且,长期以来调控经济培养出了丰富经验,政府只要加强金融、投资等领域的严格监管,适当调整即期经济政策,以静制动,并将精力主要用于经济的战略调整。

  美日等发达经济体都同时拥有科技创新的中心以及世界金融中心。中国经济若要崛起,必须在这两个方面有所建树。但是,目前中国的科技创新仅仅由政府新近主导提出并支持一些重大项目,在体制上,仍需要有一个可持续的制度环境,政府应立即改革目前的教育、科技体制。

  中国也应筹划建立中国的世界级金融中心。目前,世界经济主要由美元和欧元主导,美欧各有自己的庞大的金融市场,而在亚洲,由于日本因保护自身利益而没有气度使日元成为世界货币,甘愿臣服于美元而获其利,东亚大规模的美元贸易顺差以及中东的石油美元,只能流回美国,又经华尔街的金融资本操作,向全球投资,从而形成了以纽约为中心、以美元为表现的世界资金循环圈,在这一过程中,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成为美国廉价资本、劳动力和资源的供应者,如果不改变这一现状,所谓中国崛起只能是在沙滩上建立大厦的神话。中国当前的金融改革以及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过多的被现有市场问题所困扰,推进较慢,如指数期货被

股票市场的起伏所左右,行政部门应该在加强监管的基础上,加快中国资产的证券化步伐,允许银行进行更多的创新以应对未来的“脱媒”,建立一个庞大的债券市场,加快
汇率
自由化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研究。

  只有中国出现更多先进的人力(研究和管理)资本,然后利用中国乃至亚洲、世界的资金进行经济活动,中国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的另一个中心,崛起才会变得现实。当前的中国需要巨人的视野和心胸。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