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人口红利期终点是经济发展拐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2日 10:03 中国财经报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的人口红利期所剩时间已不多,为了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必须改变我国现有的依靠低劳动力成本的经济发展模式

  王智勇

  有研究表明,未来的五到十五年时间里,我国人口红利将逐步消失,这意味着我国的人口红利期所剩时间并不多,我国的劳动力优势将不复存在。对于一个长期以来依赖低成本而进行的经济发展战略的人口大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此,在我国人口红利消失之前,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积极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挑战,正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人口红利期所剩无几

  人口红利是从人口结构的年龄特征形成的特定概念,它是指总人口结构中劳动年龄人口较为充裕,而少年及老年人口相对较少,从而社会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持续时间也被称为是人口红利期。由于劳动力资源丰富,通过低成本的生产与加工,有利于在国际分工与贸易中赢得比较优势,从而能够通过扩大国际贸易来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改变社会经济结构。事实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历程,基本就是按照这种模式来进行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构成了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口的年龄结构是动态变化着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已经成为各国的一个基本趋势。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社会的养老负担也在逐步加重,相应地,劳动年龄人口承担的养老责任也在增加,或者说,劳动年龄人口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中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比例将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下降。这种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将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增长,甚至有可能会起到阻碍的作用。

  考察一个社会的人口红利,势必需要考察它的人口年龄结构,其中对劳动年龄人口的衡量构成了其中重要的部分。估计劳动年龄人口有不同的口径,最常用的是采用15-64岁以及15-59岁这两种标准,也有用16-64岁以及把男女分别按不同年龄段计算的标准。全国第五次普查数据中的资料表明,无论采用哪种统计口径,从2007年开始,新增劳动力数量有较大幅度的降低。未来几年时间里,新增劳动力趋于下降,尽管总量上依然很可观。如果按照男性15-64岁而女性为15-59岁这一标准来衡量劳动年龄人口的话,就会发现,到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已经开始下降,或者说增量为负值。而如果按照15-64岁统一口径来加以估算的话,那么在2015年前后,我国劳动力人口的总量也将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减少。

  可见,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已经非常有限,为了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必须改变我国现有的依靠低劳动力成本的经济发展模式。

  转变经济发展战略日益迫切

  尽管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其低劳动成本优势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比较优势无法长久持续,尤其是当劳动力资源变得稀缺时,这种优势将不复存在。当人口红利期成为过去时,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亦将不复存在。始于2004年珠三角地区并在随后两年迅速向

长三角及中西部地区蔓延的“民工荒”现象正是劳动力资源相对稀缺的一个征兆。这表明,来自于农村的劳动力供给不再像过去那样充裕,甚至有可能出现短缺。在这种情形下,工资的上升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结果。这对于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也将严重地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民工荒”现象并没有缓解的迹象,未来数年,甚至有可能持续出现。企业很可能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以较低的工资雇佣到想要数量的劳动力。因此,考虑到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企业必须改变原有的生产模式,提高劳动的使用效率或者更多地依靠于资金和技术,从而抵销劳动成本的上升。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并存。这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失衡,也反映出我国现有企业的整体低技术性和国民经济增长的粗放性,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中技术和自主创新的成分太少。企业依靠资金和简单劳动力就能够促成生产的扩张。技术和学历在许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并不起着主导作用。企业更迫切需要的是经过简单培训就能够上岗的青壮年劳动力。

  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必须改变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生产和出口支柱的经济增长方式,更加充分利用现有劳动力资源,同时改变单纯依靠低劳动成本的生产经营策略。换句话说,改变粗放式经营模式,逐步向集约型经济模式转变,不仅有利于摆脱劳动成本上升的困扰,也有利于在国际分工中逐步形成新的优势,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当前在我国人口红利期所剩无几的情形下,转变经济发展策略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相关链接  

  为纪念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突破50亿这个特殊的日子,联合国人口基金1990年6月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近年世界人口日主题:

  ●1996年:

生殖健康
艾滋病

  ●1997年:为了新一代及其生殖健康和权利

  ●1998年:走向60亿人口日

  ●1999年:60亿人口日倒计时

  ●2000年:拯救妇女的生命

  ●2001年:人口、发展与环境

  ●2002年:贫困、人口与发展

  ●2003年:青少年的性健康、生殖健康和权利

  ●2004年:纪念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10周年——遵守承诺

  ●2005年:平等=授权

  ●2006年:年轻人——为了年轻人,与年轻人一起行动起来

  ●2007年:男性参与孕产妇保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