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向大自然还债与提高政府执行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1日 02:48 第一财经日报
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近日的一番发言令人印象深刻。若将这番发言与温家宝总理日前有关节能减排考验政府执行力与公信力的表态对照起来看,意味深长。 近日在无锡举行的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会议上,李源潮坦承太湖蓝藻事件给江苏造成的损失巨大,给无锡带来的坏影响3年都补不回来。因此,江苏要向大自然还债,哪怕GDP的增速下降,这个代价也必须花。 李源潮书记讲这一番话,代表江苏省委和省政府下了决心,要彻底治理好太湖的水污染问题,补上生态修复这一课。当然,江苏痛下决心,有此次太湖严重的污染事件倒逼的因素在起作用。而与强烈的决心相应的,是一系列实质性的举措,包括太湖地区污染超标的各类项目一律禁批、2008年底前淘汰2150家“小化工”,以及新增财力10%至20%用于太湖治污等。同时,苏南五市市长还与省政府签订责任状,干部政绩实行生态环境指标的“一票否决制”。 显然,太湖治污一系列举措的迅速实施,将体现出江苏省政府及苏南诸市雷厉风行的工作风格。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些措施或会影响到苏南诸多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影响到GDP在数据上的增长。如果说太湖治污要付出代价的话,这就是代价。但换一个角度观察,付出这些代价,正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在太湖蓝藻事件的痛苦教训面前,江苏省对于环保以及经济发展边界的选择,有了新的思考和行动。 进一步看,江苏在太湖治污上的决心与作为,其实也体现出政府的执行力之强。事实上,有些时候政府执行力的缺乏往往不是自身能力的问题,而是受到外在压力与内在动力的影响。太湖水污染造成的压力是如此之大,江苏省委和省政府的治理决心是如此之大,由此,从省级政府层面,再到地市一级,直至基层政府机构,其执行力也会被充分挖掘出来。如南京市政府就提出,“十一五”期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到2009年,整治、关闭违法违规和不能达标排放的化工生产企业;2007年底前,凡不能做到达标排放的企业,全部停产整顿等。 如此,太湖治污仅仅是江苏实现其节能减排目标的切入点。这一次表面针对太湖污染的整治行动,将有益于缓解苏南诸市达到其节能减排目标的压力。 从中国的全局来说,太湖只是个案。应当看到,要向大自然还债的,绝不仅仅是太湖地区的政府和企业,也不仅仅是江苏省。最近一段时间来,各地污染事件频出,环保部门的整治风暴也一再刮起。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所面临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这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因此,提高政府的执行力与公信力,是各地政府都面临的问题。 中央政府之所以将环境保护、将节能减排工作与考验政府执行力与公信力联系在一起,这是高层态度的一种表达,体现出面对环境压力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这意味着:其一,政府从上到下,对于节能减排工作,认识与重视程度还要继续提高,或者说尽管已然认识到问题,但执行力没有跟上,贯彻力度不够;其二,如果做不好节能减排,中国政府不仅失信于民,也失信于国际社会。 以对“执行力和公信力的考验”来倒逼政府自身作为,这是一种责任的展现,也确与节能减排目标难以实现的现实因素相吻合。一方面,说明政府高层敢于担当,另一方面,则从侧面反映出现实之困。 节能减排任务的形势愈加严峻,与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相关投入不足,以及一些政策配套措施没有及时跟上密切相关。同时,这也与一些地方政府和污染企业的作为不无关系。如少数官员脱不了唯GDP的情结,对于节能减排工作,态度上多少有消极因素。而一个地方官员的态度如何,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当地企业的作为。显然,态度和决心与执行力紧密相关。 节能减排关键在企业,这不用多说。一些污染企业对节能减排态度消极,不全然是认识问题,更是利益在作用。对于这些企业,人们固然希望其从更全局的利益出发,多反思污染产生的负面作用,但是,棍子也不能全打在企业身上。比如,政府在下达强硬的环境指标之后,有没有用更市场的手段来激励企业行为的转身呢? 强硬的行政手段是有效用的,但往往副作用也大。能不能以更柔和的方式来督促污染企业实现环保指标的达标,这跟政府执行力更是相关。这就是说,在强调企业的硬约束、强调企业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之外,政府政策设计的吸引力如何、引导力如何,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