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牛肉面限价的政治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0日 09:04 中国经济时报

  ■彭兴庭

  一纸限价令,让有关兰州牛肉面的话题就像是刚出锅的牛肉面一样,顿时在全国“热气腾腾”起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以及全国各地其他媒体纷纷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关注。那么,牛肉面究竟该不该限价?据《兰州晨报》报道,相关物价部门表示,牛肉面与民生息息相关,政府应该管,有关消费者也表示,牛肉面如同水电价,政府应出面干涉。

  首先应该指出,水电的供给是一种公用事业,由于成本劣加性的原因,由一家公司经营往往可以节约大量成本。水电行业是一种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的限价与管制有着充足的理由,而牛肉面经营则完全属于自由竞争的产业,二者根本不具备可比性。从这个角度出发,对牛肉面的限价指令是一种对自由市场的粗暴干涉。

  “牛肉面限价”作为一种最高限价,在经济学上,叫做价格

天花板(price ceiling)。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因为通货膨胀,不少地方政府对肉类、蔬菜产品等就制订过不少最高限价,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压抑物价上涨,二是平息老百姓对物价上涨的抱怨。在那个时候,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刚刚提出,计划经济的惯性使得政府的直接管制在微观经济领域仍大量存在,这种限价指令的出现并不奇怪。

  可是在今天,我们已经向世界宣称,我们是市场经济国家。什么叫市场经济,正如《经济学》的作者萨缪尔逊所认为的,市场经济是这么一种经济,在这一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主要是由在市场中的个人和企业的行为来回答的,而不是由政府的行为来回答的。毫无疑问,现在,面对经济周期的波动,有些部门似乎想“重蹈覆辙”,继续走以前计划经济的老路。

  在医药市场,事实已经证明,对药品限价的结果,直接导致了被限价药品的退市。对牛肉面进行限价,又会产生什么结果呢?显然,政府的指令计划会抑制供给量。强权之下,兰州人民恐怕再也吃不上牛肉面了。即便牛肉面还有,由于成本上升,保不准就会出现“只有面条没有肉”的牛肉面。

  如果牛肉面的份量、质量下降,政府就很有可能卷入本应该由市场来完成的活动中。显然,政府不喜欢商家“短斤缺两”、“粗制滥造”,可是,如果一定要将政策贯彻到底,就必须派出大量工商执法人员定期抽查,说不定还要弄出个《牛肉面行业标准》,规定每碗要放几片肉,不得少于多少千克之类。这样的结果无外乎有两个,要不指令被变相架空,要不付出极高的监督成本。更重要的是,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介入,原有的销售者偏好很有可能会转化为政府偏好,并且诱发权力的参与和市场的扭曲。

  长期以来,许多老百姓似乎都有这么一种想法,人是理性的,对于经济,管总比不管好。然而,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不论在任何时候,政府管制都只是一种次优选择。然而,经济学对最高限价的警惕和对价格机制的尊敬,并不表明“最高限价”就没有市场。正如一本《微观经济学原理》教科书所提到的,一些政治家为了政治利益,为了获取民众支持和选票,对最高限价就颇为热衷。如此看来,最高限价在“政治市场”中还是存在需求的。我想,这也是“牛肉面限价”得到政府支持、民众欢迎的原因之一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