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以技术换市场能给我们换来什么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9日 15:35 新浪财经
邱 林 为遏制单位GDP能源消耗的居高不下,中国正在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节能风暴,并由此引爆节能市场无限商机。据专家测算,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领域所蕴涵的节能商机将近三万亿元。一时间,国内外节能公司纷纷涌现,争食节能市场“蛋糕”。与ABB一样,ABB在中国的几个主要竞争对手西门子、施耐德等外资电力设备巨头同样在这个市场衔枚疾进。(7月9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全球500强企业之一的ABB公司与广东省政府签订了节能降耗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这一协议,未来5年,ABB将为广东省多家能耗大户寻求节能降耗的技术和方法,从而使广东省实现到2010年每单位GDP降低能耗16%的目标。而在ABB之前,较早进入我国节能市场的国外品牌有美国的英福特、英国的保瓦博士(POWERBOSS)、荷兰的飞利浦等等;随后,西门子、日立、美国霍尼韦尔等公司也强势进入我国市场。 其实,国外巨头以技术拓展我国业务,看好的是我国节能降耗背后巨大的市场蛋糕。这些跨国公司与中方的签订的合作协议,原则上承诺以市场换技术,即中方提供市场,外商提供技术,当合作到一定期限后,其技术部分或全部归中方。在现在看来,仍追求以市场换技术为主的引进外资战略,不过是单方面的美好愿景而已。许多前车之鉴告诉我们,通过出让市场所换来的新技术不过是人家技术再创新之后的旧技术,而对于那些对整个产业链条中最具有控制力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我们却摸都摸不到。 时下有一种观点认为,目前我们的技术没有国外竞争对手强,自主研发也需要“拿来主义”,通过让出部分市场,把全世界的优秀技术进行融合和凝聚,锻造属于自己的科技核心,提升自己的研发实力和技术水平。事实证明,这种路子是走不通的。究其原因,一是市场是有限的,一旦让出去了,夺回来十分艰辛;二是让了市场并不见得会得到技术;三是让了市场则废掉了自己的技术;四是让了市场又缺乏核心技术,最后有可能受制于人。 我国汽车制造业在这方面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例如上海大众1985年一开始生产桑塔纳轿车,德国大众就把这个车型淘汰了,20年来他们已换型四五次,可是上海大众至今还在生产这种主机未变的落后车型。换来的虽比我国原有的技术先进得多,但实际上是在世界上已进入成熟期、衰退期的,甚至是马上就要淘汰的技术,真正先进的技术上海大众并没有换来。 这说明,在中外合资中被寄以厚望的市场换技术方式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因为外企在我国的投资战略目的是为了更充分地利用其“独占性生产要素”在我国庞大的市场上获得最大利益。这些年,在国内多数合资企业中,外方一般不会自觉履约将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让给中方,造成中方失去话语权,开发项目、价格、利润分配、甚至销售网络均由技术独占方控制,他们根据自己的战略目标来决定其投资、增资或撤资。 事实上,以市场换技术的路线乃是用目的去交换手段,造成的结果是实现了别人的目的,而自己却没有掌握手段。其实,技术的交换并不取决于技术的需求者,而是决定于技术的提供者,那些一旦产生便立刻能够为资本迅速产生巨大增值效益的新技术,是能够轻易换来的吗?从产业和商业化角度来说,国外先进科技带来的产品,对国内现有技术生产的产品实际上是一种挤压,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要想跟跨国公司竞争就必须购买他们的技术,因而我们始终在技术创新上难以有所突破。 当前,我们在以市场换技术方面应逐步调整原来简单的通过出让市场换取技术的思路,通过提高市场进入的门槛,通过创造一个有效的竞争环境,充分发挥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这一优势,积极主动地有目的的获取国外先进技术。国家有关部门近日公布的一份分析报告表明,到2020年,工业企业节能潜力超过三亿吨标准煤,工业企业节能潜力总计将达3600亿元。对此,我们必须加以善用,尤其在节能产业的一些关键领域,更需要通过政府的有效引导,要么把一些市场,通过政府采购领域,更多地让转给国内企业,并以国家意志强制执行;要么将一些重要市场直接定位为战略资源,并以此作为以与跨国公司谈判的重磅筹码。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