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特别国债发银行间市场也可不冲击股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9日 02:19 第一财经日报

  张庭宾

  2000亿美元特别国债怎么发,发向谁,似乎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疙瘩。

  不知道为什么,某些市场人士言之凿凿——不能将特别国债直接发向银行间市场,让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购买,否则将严重冲击股市。因此,特别国债必须发给央行。

  然而,《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正)》第二十九条有明文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于是,这似乎成了一个悖论——特别国债必须发央行,而发给央行又可能违法。

  为了在短时间内——如修改法律时间较长——解开这个症结,已经有多种方法被提出来:比如借道农行发央行,又如可能发给资产管理公司。

  本人觉得这个思路会越走越复杂,最后变成一团乱麻。比如借道农行发央行,这样做虽然表面上不违法了,但是否违背法理仍是疑问,并会衍生出新的问题——

财政部和央行如何商定特别国债的利率?发给央行后续的一系列成本谁来承担?另外如发给资产管理公司,会出现新疑问——为什么其他金融机构不能参与公平竞争?

  破解此“怪圈”,笔者认为可单刀直入地提两个问题:一、凭什么说对银行间市场发行特别国债一定会冲击股市?二、发行特别国债为什么就不能起到收缩流动性,进而调整股市、楼市的作用?

  无须讳言,发行特别国债的目的就是为了收缩流动性过剩,进而控制资产泡沫的膨胀速度。此前,国家千方百计地想收缩流动性,一直难找到有效的方法,现在终于找到了,并且这个作用已经被市场认同和消化了,为何反而要讳疾忌医呢?

  难道就因为有些投资者损失严重吗?我觉得大可不必。此次调整,受损的主要是3、4、5月疯狂投机垃圾股和概念炒作的人。从年初开始,本报和本人就不遗余力地警告这种投机泡沫的巨大风险。国家有关部门也在春季一再警示风险。如今这些投资者蒙受损失,应当深刻地反思,向内检讨自身贪婪,向外找到当时误导你的责任人和责任媒体,而不是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政府。

  更重要的是,此轮股市调整对中国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否则资产泡沫这样膨胀下去,中国陷入“海洛因一年”后难免遭遇“后奥运危机”——那才是真正的全民灾难,而恰恰是眼下的调整,使中国有机会回到“黄金十年”的正确轨道上来。

  退一步讲,即使要把确保特别国债银行间市场发行软着陆作为硬任务,在现实条件下,也并不难做到。

  可以把特别国债看成是与存款准备金率、央行票据配合的对冲外汇占款的工具。所不同的是,特别国债可以是固定和预期固定项,存款准备金率和央行票据是随机变动项。

  比如此次特别国债的发行,完全可以告知市场——将以每月2000亿元人民币的速度发行给银行间市场,同时将控制流动性总体基本稳定。控制的方法是,一、降低央行票据的发行速度,甚至暂缓发行;二、必要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这样完全可以避免二次对冲,同时为未来的央票和存款准备金率灵活调整让出足够空间。

  从未来预期考虑,可将每年特别国债的发行变成一个固定项,比如每年增加500亿美元,进而明示热钱——不要指望人民币大幅升值来投机中国,中国将坚决地对冲热钱投机所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坚决抵制热钱破坏中国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宏观环境。

  如此,固定增长的特别国债也就不存在对市场的心理阴影,也不存在所谓中央财政干预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问题——特别国债是定量,货币水龙头的调节权仍在央行手中,央行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调节央票和存款准备金率,根据中央政府的要求,达成国内流动性基本稳定的目标。

  事实上,发行特别国债的最大意义在于,它将因人民币大幅升值,而被某些西方力量向中国转嫁的财政赤字显形化,将热钱收益给中国带来的损失账面化,它必然让越来越多的国人日益警醒于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危害,进而坚定中国人民捍卫人民币小幅渐进升值的决心。

  综上所述,特别国债发向银行间市场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一、不存在违法问题和嫌疑;二、银行间市场定价特别国债最符合市场三公原则;三、巩固股市中期调整的成果,避免某些力量挟散户利益以胁迫

宏观调控,并在今后变本加厉,股市更加动荡,散户投资者损失更烈;四、显示坚定阻止热钱投机中国的决心。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