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利率掉期市场:期待准入门槛降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6日 02:36 第一财经日报

  戎志平 徐以升

  从目前的规定来看,监管机构似乎是将本币衍生交易资格与外币衍生交易资格作了同类处理,而这种归类显然限制了本币衍生交易市场的发展

  为什么众多金融机构被限制在利率掉期交易市场之外?从目前的规定来看,监管机构似乎是将本币衍生交易资格与外币衍生交易资格作了同类处理,而这种归类显然限制了本币衍生交易市场的发展。

  截至2006年底,利率掉期市场已备案金融机构50家。其中,中资银行15家、外资银行31家,保险机构4家。与市场的庞大需求相比,目前能够参与到银行间利率掉期市场的机构种类和数量显然太少了。

  利率掉期属于衍生交易,央行在颁发利率掉期交易试点的相关通知时,对参与主体进行了严格限制,规定参与者必须是“经相关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

商业银行”。截至2006年底,取得
银监会
衍生品交易资格的中外资银行共69家。

  这样,就将利率掉期市场的准入资格限制得非常狭窄,一是需要是商业银行,二是需要取得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此外作为已经有的改变,国开行和5家保险资金管理机构已经获得批准进场。

  我们不得不指出的是,银监会发布实施《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是在2004年,当时本币衍生产品市场尚未建立,金融机构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仅限于外币,这也导致至今只有屈指可数的不到20家中资银行获得资格。

  现在来看,该《暂行办法》显然对本币衍生市场的发展估计不足,限制了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衍生产品交易业务。

  比如,同样是面对巨大的利率风险敞口之下,却不允许中小银行进行风险对冲,显然既不公平又让市场损失效率。本币衍生市场的机构准入问题自然需要重新考量。

  之所以说市场准入问题需要重新考量,是因为只有市场参与者的资产负债信息不同,风险偏好不同,预测判断不同,才会产生掉期交易。目前进场的中资银行是清一色的大银行,而大银行的资产负债信息差异不大,预期趋同,自然难以产生交易。这也是国内掉期交易市场在2006年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正因此,从市场建设来说,当前迫切需要放开掉期市场的准入限制,允许证券、基金、财务公司等类型的机构进场,同时放行更多的银行、保险等机构。

  此外我们还建议,监管当局可以根据本币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需要,按国际通行的衍生产品市场监管规则,把市场参与者明确分为“中介”和“最终用户”两类,允许所有市场参与者作为衍生产品的“最终用户”,开展以避险为目的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

  对于证券、保险、基金等机构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有关部门尚未出台监管规定,对这些机构是否可以开展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没有明确的说法,保险公司放行是保监会特批。我们认为,为了使这些机构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应该允许他们作为衍生产品的“最终用户”,开展以避险为目的的衍生产品交易。对于条件好的券商,应鼓励他们创造条件,开展中介业务。

  (作者戎志平为国家

开发银行资金局资金交易中心副总经理,徐以升为本报记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