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魏青:预防为主找到了医改的根本方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4日 07:57 红网

  最近新任命的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认为,中国在医学领域的科研应该注重预防、注重改善医疗环境因素,这样投入少而见效明显,13亿人的健康,不可能光靠看病吃药解决,加强预防和保护环境是根本。(《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7月3日)

  多年来,医疗改革总是在治标不治本的怪像下踯躅不前,虽然药价降了无数次,但是,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依然成为老百姓的心头之痛,就连管理药品的药监部门也出了一批靠批药滋养的腐败分子,医改大有越改革越乱的倾向,从重视就医到重视预防,医改找到了根本方向。

  加强预防和保护环境,其实就是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及全民基本医疗的“英国模式”。所谓“英国模式”追求的是公平第一,认为医疗公平才是社会医疗福利的精髓。该模式真正做到了预防为主的社会医疗原则。英国的社区医生对每户人家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加上由政府组织的各种体检,随时可以把许多疾病消灭于萌芽当中,使真正去大

医院看大病的人减少了许多,所以,英国的
医疗体制
提高了全社会整体医疗的实际效率。

  “预防为主”,无疑给

医疗改革开了一剂清醒剂。曾几何时,我们过分地强调了“治病救人”的重要性,片面认为多建设医院才是社会医疗福利的保障。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把预防医学忽略了,用全力抢救病入膏肓的病人代替了医疗上的防微杜渐意识,结果是“亡羊”也未“补牢”,得不偿失。大量的医疗资源无端地浪费在救助生命的末端,形成了事实上的伪医疗关怀弊端,岂不知“预防救人”比“治病救人”更具医疗科学内涵,更符合医疗伦理,更符合呵护生命的要义。

  “因病致贫,因贫致病”是医疗改革亟需解决的社会难题,通俗印证这一现象的说法就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做过什么医疗健康检查,甚至很少吃药打针,但是一旦吃药打针就已经是重病大病了,甚至一辈子仅仅住了一回医院就再也没有机会出院了,十分惋惜。造成这种遗憾的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卫生预防机制,上演了“怕花钱预防看病”到“花大钱治病”的尴尬医疗现状。正如民间所说,“小病不防住,大病防不住”。

  作为政府,不但要实现预防医学的宗旨,更应该积极预防不良健康行为的发生。不断熏陶公众的健康生活方式,积极营造公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使公众对良好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健康的重要性变成骨子里的潜意识和行动。国家还可以考虑征收“不良消费行为税”,比如“吸烟附加税”、“喝酒附加税”,一方面通过税收改变公众的不良行为,预防疾病发生;另一方面,可以将筹措的资金用于公共卫生事业的研究和发展。

  医疗改革的最终出路在于“预防疾病”,而不是“治病救人”,与其把巨额的医疗资金放在重病大病的抢救上甚至临终关怀上,还不如将巨大的医疗资源和资金前移到“预防为主”的科学医疗上,让弱病小病者得到预防医学的提前关爱。预防重于抢救,在我们的医疗改革进入迷途的今天,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不再感受医疗改革和疾病的双重疼痛,我们应该迫切意识到“预防为主”的重要性,别等到了病入膏肓,我们才想起“预防为主”的好处来。

  [稿源:红网]

  [作者:魏青]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