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被边缘化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7日 09:43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姜业庆

  如果按照美国《时代》周刊10年前的判断,香港的国际金融地位早已不保。

  十年过去了,香港经历了金融风暴、非典、禽流感等非常考验,但依旧光芒璀璨。

  回归十年来,香港经济发展最引人注目的成就,莫过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崛起,而且,这已成为香港经济发展的主要内涵和特征。与此同时,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如今已跃居至全球第三,仅次于伦敦及纽约,稳占亚洲金融中心龙头之位。

  中银香港撰写的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专题报告称,检视香港金融中心在过去十年的发展态势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报告指出,过去十年香港金融制度的突出变化是银行业管制的大幅放松。从1994至2001年间香港分阶段全部撤销实施了30年的利率协议以及大幅放宽外资银行进入香港设立分支机构或扩展分支网络的限制,有如一场港式的金融大爆炸,令香港金融制度变得更加自由、开放及有吸纳性。

  而日本经济委员会联同多个经济研究机构发表报告称,香港回归十年发展势头强劲,潜在竞争力目前在世界50个主要经济体中名列第一,在具体指标中,金融、国际化两项拔得头筹,企业、基础设施位居世界第二。

  报告称,2006年,香港的潜在竞争力在世界50个主要经济体中名列第一,即香港的人均GDP在未来10年将获得全球最大增长,新加坡和美国分列二、三位,前三名次序与2005年相同。日本智囊团对各经济体的八项指标进行了具体考评,其中香港在国际化、金融、企业和基础设施方面名列前茅,政府和IT两项分别列第八和第十,教育与科学较落后,为第15和第25名。中国的潜在竞争力为第35名,日本则排名第12。

  香港之所以能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西安交通大学王敬伟解释,这首先得益于香港银行业自身的发展。在过去10年间,香港银行业的竞争虽相当激烈,但本地注册的认可机构一直保持着雄厚资本。在银行管理方面,香港金融管理局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银行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推行了“受托人的职责”和“看管的职责”的董事会责任制。此外,《银行业条例》规定董事对认可机构遵守法律及法规负有最终责任,无论其是否为执行董事,一旦出现认可机构未能遵守该《银行业条例》,董事须以个人身份负责,并负有刑事责任。除此之外,政府的“尽量不干预政策”及“低税政策”利得税为17.5%都从不同角度增强了香港银行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也加强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其次是推行“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香港开始推行“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始于1999年,2001年金管局颁布了《“风险为本”监管制度》,2002年、2003年“风险为本”的监管模式在香港得到全面实施,目前对本地及境外认可机构进行的所有现场检查及非现场监管都采用这个模式。通过积极引进先进的监管理念,既可以继续维持香港金融当局的“尽量不干预政策”,保护香港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又可以实现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要求的审慎监管目标。

  还有货币发行局制度下的货币稳定,以及金融监管当局之间的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和高效率的金融基础设施。所有这些,不仅提供了一套高效及稳健的金融支付清算服务,进而加强了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曹红辉则告诉记者,香港金融中心的保持,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与内地经贸、金融的加速融合。不过,曹红辉提醒,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能否保持和发展,取决于各种因素,最主要的内部因素之一是香港金融监管与管理体制是否能不断改进和完善。香港金融监监管与管理体制有其优势与成功之处,但是问题也存在。内地金融业的开放对香港国际金融业既有利也有弊。内地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应当借鉴香港的经验,加快开放与改革步伐,使内地金融体系尽快与国际接轨,这反过来又利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维持。中国内地金融业的改革开放有利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维持与发展,而内地金融改革开放又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因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前景乐观。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