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物价温和上涨无大碍(经济大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5日 11:27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记者 朱剑红

  3.4%,当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份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的这个涨幅时,犹如风吹一池春水动,关于通货膨胀的担心又多了起来。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3.4%?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首先要了解CPI是怎样上涨的。我国CPI由食品、烟酒及用品、衣者、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构成,其中食品占33%,权重为1/3。今年以来,工业消费品以及服务类价格的涨幅都不高,在5月份3.4%的物价涨幅中,有2.5个百分点是食品上涨所带来的。在食品中肉禽上涨26.5%,蛋价上涨37.1%。由此可知,当前物价上涨主要是以肉禽蛋为代表的食品价格上涨而导致的。

  那么肉禽蛋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据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介绍,去年四季度以来国际市场粮价持续上涨,带动国内市场玉米价格提高,从而带动饲料价格上涨。从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的影响来看,2006年5月正值这一轮生猪价格的谷底,生猪收购价格一度跌至每市斤3.23元。猪价下跌导致农民养猪积极性下降,生猪存栏量随之下滑。此外,今年一季度,部分地区发生猪蓝耳病疫情,生猪存栏进一步下降。所以,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不是需求上涨,而主要是供给暂时偏紧。

  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很多经济学者和政府官员都认为,3.4%有一定的偶然性,目前还看不到食品类价格上涨导致全面通货膨胀的可能。姚景源介绍说,从近几年的CPI波动情况看,2004年CPI的月度峰值高达5.6%,而当年的CPI为3.9%,并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没有必要对3.4%惊慌失措。与一季度GDP11%的增长率相比,物价有所突破应该不是问题。

  今后食品价格会不会一路走高?周望军认为,粮食和食用油、肉蛋等副食品,价格能不能上涨主要取决于供给,保证了供应,价格就不会上涨,即便上涨也涨不到哪里去。2003—2006年我国猪肉、牛肉、羊肉、禽蛋和奶类产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7%、12%、5%和34%,整个供给增长非常快。

  尽管目前还不存在全面通胀的可能,但我们要看到,食品价格上涨是全球性的现象。4月份全球CPI同比上涨3%,如不计食品价格仅上涨1%。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中国经济不可能独善其身。我们既要沉着看待3.4%,也要恰当应对,让国民经济的快车在又好又快的轨道上走的更久更远。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74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