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曹林:毒牙膏危机给公共部门的教训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8日 16:38 中国网
作者:曹林 二甘醇引发的“毒牙膏”风波似乎已愈演愈烈,从巴拿马、美国到最近的中国香港,中国产的含二甘醇牙膏已四面楚歌,国内公众也已对本国制造的牙膏产生了不信任,许多市民站在超市的货贺前一脸茫然,到底哪种牙膏没有毒,每天从牙膏中接触到的二甘醇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怎样的伤害? 值得称道的是,在此轮牙膏风波中,中国相关部门的反应和行动都很迅速:卫生部组织了专家对牙膏中二甘醇的危害性进行了评估,证明二甘醇属低毒类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由于代谢排出迅速,无明显蓄积性,迄今尚未发现有致癌、致畸和诱变作用的证据;国家质监总局也迅速启动二甘醇牙膏,并据此与有关国家进行积极沟通——可问题是,政府主导的这种危机公关起到的效果似乎非常小,普遍的不信任依然弥漫,市场弥漫着对二甘醇的恐惧,二甘醇风波愈演愈烈。 表面上看,这是几家“涉二甘醇”牙膏企业的生存危机,实质上公共部门的公信力危机,因为那些企业完全是按国家标准进行生产的,从国家标准看,他们的产品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出在国家标准上。正因为如此,几个公共部门才在危机公关中表现得非常积极,又是发表检测报告,又是公布专家评估。 但很值得公共部门深思的是,他们“尚未发现有致癌、致畸和诱变作用的证据”和“长期使用二甘醇含量低于15.6%牙膏不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评估并没有被市场所接受,公众对二甘醇依然充满恐惧。如果有关部门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早点将牙膏中二甘醇的信息告诉消费者的话,市场断不会如此恐惧。当消费者从某个外来负面事件中偶然知道二甘醇的可能危害后,这种“突然的知情”只能使他们形成“二甘醇可能很有毒”的认知,并形成一种集体性恐惧,这时候公共部门再怎么积极地公布评估也非常被动了,公众会以“政府顾全行业生存会尽可能隐瞒危害”的心态来看待政府的评估。 二甘醇毕竟不是一种简单的添加剂,虽然迄今尚未发现有致癌、致畸和诱变作用的证据,但可能给人体带来的不确定伤害,正因为如此,很多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逐渐不再使用这个原料——对于生活用品中这种可能有“不确定伤害”的东西,尤其对其中可能有害的成分,有关部门应及时进行严格的安全性毒理试验,并尽可能将试验结果和检测报告主动告诉消费者,让消费者在知情中养成正确对待、科学理解的态度,保障公众的消费知情权。否则哪一天公众突然从其他某个途径知道“二甘醇”这个负面信息,只会在常识缺失中形成消费恐慌,公众只会觉得自己一直被政府和企业瞒着,从而不会再相信政府和企业的话。 然后需要总结的教训是,相比许多发达国家,我们许多食品、生活用品的标准太低了。这种因与国外产品标准差异导致的这种行业危机和公众恐慌,已不是一两次了。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总是说,这是发达国家为中国设置的贸易壁垒。比如广东省日化商会副秘书长谷俊就认为,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中国商品出口量越来越大,与外国的各种贸易摩擦也越来越频繁,此次牙膏风波的背后其实是一场贸易战——贸易战可能不错,但“贸易战”不是降低标准要求的理由啊,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咱们不冤啊,确实被人家抓住把柄了,咱们的牙膏在二甘醇上的标准确实比人家低啊。即使少量的二甘醇不会致癌致癌,但毕竟可能给人体带来不确定伤害啊,我们在这方面的标准为什么就不能与国际接轨呢?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人在消费尤其是生活品上的消费对健康的要求已越来越高,我们在牙膏上的健康标准为何就不能和外国人一样?如果我们在牙膏生产上有过硬的标准,不仅不会授人以贸易战之柄,更会保障国内消费者在牙膏消费上的福利,保障他们对牙膏安全的信心。 不仅是牙膏标准,我们许多产品的安全标准都要提高了。国家质监总局局长李长江曾表示,标准总体水平偏低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食品标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有关部门如果不主动重视这个问题,这样的行业危机和公众恐慌就会不断发生。 作者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