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通胀不同论调暗示CPI统计缺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4日 09:00 新京报

  近日,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称食品类价格有所上涨,涨幅不是特别高。它不至于引发中国通货膨胀。

  民间已经真切感受到了物价不断上涨,所承受的生活成本压力与日俱增,但发改委则指出食品涨价不足引发中国通货膨胀,两者之间对通货膨胀的认识出现了一定偏差。笔者以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现行CPI指数的统计方法与国际惯例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以美国的CPI数据收集为例,美国CPI指数的确立不仅是从千百万居民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而且随时间的变化会不断调整,这种动态的、根据社会经济结构变化而修正的CPI指数,不仅能及时反映居民实际生活的消费模式变化,也成为政府、企业、经济研究人士重要的参考依据,影响其对经济形势进行判断。

  相比之下,我国CPI指数统计口径多年不变,一直遭受非议的

房地产市场价格快速上涨没有反映在CPI上。如果官方与民间在判定哪些消费属于生活必需品,应该归纳入CPI的问题时出现了认知分野,那么对通货膨胀的认知偏差也就在所难免了。

  □毕舸(广东媒体从业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