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遏制浪费必先约束政府权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4日 02:56 中华工商时报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日完成的一项读者调查(3602人参与)显示,90.3%的人认为政府的浪费现象比个人更严重。(6月11日《中国青年报》)

  政府浪费严重,实非虚妄之谈。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公费旅游,仅此“三公”消费每年动辄以千亿计。全国政协委员冯培恩称:我国目前有公车数百万辆,每年消耗超过2000多亿元,其中真正用于公务的约占1/3;每年公款吃喝的费用粗略统计达上千亿元;官员出国考察和培训热持续升温,公费出国一年耗资数以千亿元计。此言不虚!除此,因决策失误造成的浪费更是触目惊人,更遑论比阔斗富式的兴建豪华办公楼热。

  毋庸置疑,政府浪费已无需求证。找到政府浪费的命门破解之,才是关键。就当前而言,欲有效遏制政府浪费,应从制度设计、构建相应的法律和加强执行力度这三方面入手。

  制度设计上即是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制度。众所周知,公共财政具有公共性、公平性、公益性和法制性这四大特征,遗憾的是,现实中公共财政离真正的公共财政尚有距离。不妨做个比较,在美国,财政开支的73%用于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产品,行政开支只占10%,而在我们这里,政府开支只有25.5%用于公共产品提供,行政开支却占了38%。对此,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接受南风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有形的制度成本很高———政府机构庞大,加上各级政府的奢侈办公楼、形象工程,这些浪费无法用在老百姓福利上,制度成本不低。

  政府财政取之于民,不能乱花!欲回复公共财政的本质属性,就应该捏紧不安分的政府之手。怎么捏?政府财政的每一笔开支都应该清清楚楚,钱用到哪里?怎么用的?都应该经过合法程序,比如人大批准。加强对政府开支的监督,需要老百姓的参与,建立老百姓参与的渠道是当务之急。

  法律构建上即需要明确浪费的性质、细化浪费的惩处措施。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副厅长宋寒松表示,渎职案平均损失接近贪污案17倍。与侵吞和贪污贿赂犯罪相较,“不揣腰包”的腐败尤需警惕。政府浪费虽然属于“不揣腰包”,但仍然是腐败。既然是腐败,就应该予以惩处。其实,面对政府浪费,中央已然三令五申。以公款吃喝为例,有报道称,近二十年来中央下发了数十个旨在遏制公款吃喝的文件,但几十个红头文件“管不住公务员的一张嘴”。显然,单纯的文件已经对政府浪费形成不了威慑力,这就需要出台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令人欣慰的是,已于6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明确规定,公务员违反财经纪律,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加强执行力度是遏制政府浪费的有效措施。正如《法制日报》近日报道,在降低行政成本方面,政府采购法、预算法、

审计法、会计法、行政监察法、
公务员法
等法律都有相关规定,各种各样的法规政策更是层出不穷,“关键是没有执行”。诚然,再完善的法规如果得不到执行就必然是一纸空文,不仅削弱法规权威,也会降低政府公信力。该如何加强执行力度,一旦制定了法律法规,就要动真格。

  政府浪费,愈演愈烈。要遏制政府浪费,必先约束政府权力。在当前,遏制政府乱权,无非两个途径,一方面是自上而下,另一方面自下而上。“上”是指制度层面、法律层面,“下”则指民众监督。两者必须双管齐下,缺一不可。(14G3)记者:   -王石川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