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煤制油政策调整应慎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3日 09:44 新京报

  国务院日前召开的关于可再生能源的会议透露,中国将停止在建的煤化工项目和粮食乙醇燃料项目,在不得占用耕地、不消耗粮食、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则下,仍坚持发展非粮燃料乙醇。在粮价上涨的背景下,燃料乙醇项目被叫停的政策十分及时,但叫停以煤制油为主的煤化工项目,则令人有些惊讶。(见今日B08-B09版)有关官员解释,煤制油项目耗资巨大,尤其很耗水,而在国内的产煤区本身就很缺水。

  煤制油是以更多的能源换取更少的能源,这种不计成本的发展很不划算,不适合大规模的商业化,也不可持续发展。从技术上说,目前还尚有很多没有攻克的难点,以神华的煤制油项目为例,耗资100多个亿,但其生命周期却遥遥无期。

  这一政策大转弯震动了市场。对此,发改委官员进一步表示,对神华集团耗资100亿元的煤直接液化项目(即煤变油),“这个肯定认账”;对未经国家批准违规在建的煤制油项目,国家将立即叫停。

  与此同时,呼吁国内发展其他

能源形式的声音开始增大。有媒体报道,中国开始把目光转向核能方面。中国政府已表示,将在2020年之前投入500亿美元,建设32个核电站。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去年4月访问了世界第二大产铀国澳大利亚,双方签署了每年向中国供应2万吨铀的协定。有专家预测,为满足国内需求,中国必须在2050年之前建设300多个核电站。

  中国要扩大发展核能是不假,但建设32座核电站这已经是核能发展中长期规划中的内容。至于要建300多个核电站之说,亦有捕风捉影之嫌。不说别的,仅铀矿资源一项,就会卡住中国发展核电的脖子。如果中国真的要上,那国际市场的铀矿价格也会涨至天价。

  还值得注意的是,可再生能源会议对能源发展政策的态度转变,正是发生在中国的石油公司发现大量的油气资源之后。今年五一以来,几大石油巨头相继公布在油气资源勘探上有重大突破:在渤海湾发现南堡整装优质油田、在新疆发现整装气田、在四川发现大气田、在南海成功发现可燃冰。这些传统的油气资源(可燃冰除外)的新发现,是否又坚定了决策部门对中国油气储藏的信心?是否促成了相关政策重点的调整?

  其实,发展煤制油如果是作为长期能源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应该随意更改。安邦分析师过去曾进行过估算,如果采取国际上已有先例的煤制油技术来生产燃油,如果每年以1000亿元的强度进行投资,5年之后,中国将通过煤变油项目形成约4000万-5000万吨

成品油自给供应能力,这不仅将对中国能源的石油依赖格局产生有影响力的改变,同时也将大大改变国际市场对中国石油需求的预期。

  中国对战略意义上的能源政策进行调整,要十分慎重。对已经投入巨资的煤制油项目,更应该着眼于长远,谨慎决策。

  □贺军(安邦集团研究总部高级分析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