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调控失效:深圳房价何以高烧不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3日 02:05 东方早报
据新华社深圳6月12日电 今年以来,深圳市商品房销售价格逐月上涨,5月份全市商品房成交均价达每平方米14223元,比4月份上升22.86%。房价已成为深圳市民最关心的热点问题。 深圳房价今年暴涨52%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深圳,只有在离市中心较远的郊区地段能见到每平方米售价在万元以下的新楼盘,一年前郊外的房子每平方米不到4000元,如今售价已经接近1万元。目前,深圳特区关内一般高级住宅每平方米售价在2万元左右,豪华住宅售价每平方米在3万元以上,如侨城东方华圆,以均价5万元/平方米发售。深圳的房价高位运行,每平方米低于一万元的楼盘成了人们追逐的对象。4月初,特区关外离市中心较远的一些新楼盘出现了抢购现象,有的新楼尚未开盘就有买家排队等候,其中“东方盛世”在3小时内销售一空;“中海怡瑞山居”开盘当天售出七成。 按照市场规律,只有买盘强于卖盘,价格才会上涨。深圳的楼价步步高升,且成交活跃,那是谁在为楼市涨价潮推波助澜呢?据一些房地产中介公司调查分析,深圳的本地买家以私营企业主、个体经营者、企业白领阶层、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为主;外来买家则以商人、海归人员居多;深圳毗邻香港,所以香港人也是买房主力之一。 事实上,深圳5月份商品房成交均价比2006年全年平均房价(9384元/平方米)上涨了51.57%,涨势惊人。 三成住房半年内转手 有关专家分析,深圳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市场上新商品房供应量太少。据了解,今年一季度,深圳市房地产投资规模明显下降,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6.25亿元,同比减少16.18%;商品房竣工面积同比下降15.44%,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减少1.62%。 炒房现象凸显,深圳持续上涨的房价为炒房者提供了获利空间。深圳社会科学院近日公布的《深圳蓝皮书:中国深圳发展报告(2007)》表明,从商品房转手时间分析,领到产权证后半年内就转手的住房占住房总套数的30.31%。 深圳是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和外来投资买房者日益增多,据了解,香港人在深圳置业现在已经占到深圳商品房销售比例的15%~20%。 调控仍无法给楼市退烧 据深圳市国土房产部门统计,今年1至4月,深圳市商品房月成交均价分别为10670元/平方米、11133元/平方米、11272元/平方米和11576元/平方米,5月份成交均价比1月份每平方米上涨了3553元;5月全市商品房成交总面积为52.5万平方米,比1月份减少了33.5万平方米,呈价升量减态势。 为了应对持续上涨的房价,深圳市政府今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平抑楼价:今年深圳市新增普通商品住房用地125公顷,比去年增加了21公顷;要求获得商品房用地使用权的开发商负责在所用土地中按总建筑面积的15%的比例建设政策性住房,房子竣工后无偿移交给市国土房产局;深圳市规划局积极发挥规划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的作用,对所有已经规划许可仍未开工的房地产项目逐一进行规划审查,落实所有项目必须达到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内的住房所占比例不少于70%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建设政策性住房14万套,建筑面积770万平方米,并计划主要通过多种渠道来推进政策性住房建设;公布房地产市场十大整治措施,并宣布在全市开展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对房地产企业发布虚假信息、炒卖房号、捂盘惜售、囤积房源、恶意炒作哄抬房价、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由市国土房产局、市工商局、市物价局依法从严查处。 但眼下看来,这些政策对调控日益狂热的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发挥明显的作用。 深圳楼市将走向何方 对于持续上涨的房价,深圳绝大多数市民感到无法接受。深圳市消委会近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商品房消费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市民认为市内商品房合理价格应该在每平方米5000元至8000元之间,这与目前的楼价相距甚远。 但深圳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中介公司和业界人士对深圳房地产市场的未来依然看好。他们的主要依据是:深圳与香港相邻,两地房价有可比性,目前深圳房价比香港那边还低好几倍,房价上涨还有很大的想像空间。 一部分专业人士则认为深圳的楼价经过近两年的急升已经翻番了,未来强势横盘的可能性较大。深圳市职业技术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邓志旺表示,目前深圳房地产已有泡沫,但依照国外经验,这个上升势头还将继续,并在一至两年后达到顶峰,然后出现拐点。 就如何解决目前房价过高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他们认为目前愿意参与房地产开发的投资商众多,但苦于拿不到住房建设用地,土地资源正在向少数强势企业集中;政府要从根本上处理好房价和老百姓的住房需求的难题,必须以市场调节为主,鼓励更多的房地产开发商参与竞争,加大住房用地和新建商品房的供应量,尽量保证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平衡,然后再进行微调。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