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券商借壳上市并非踏上坦途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2日 07:01 新京报
券商借壳上市过程中的各种利益纠葛,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对市场公平制度的挑战,注定了该模式已是明日黄花。 券商借壳上市首度破茧。近日,都市股份发布公告称,重大资产出售暨吸收合并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请已经证监会核准。至此,海通证券成为首家以换股吸收合并方式成功上市的证券公司。(本报今日B05版)海通借壳上市的成功,对改善目前A股市场证券公司比例过低的结构性问题不无裨益。但是,海通证券的一朝辉煌并无法掩饰“券商借壳”上市模式的整体没落与边缘化。券商借壳上市过程中的各种利益纠葛,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对市场公平制度的挑战,注定了该模式已是明日黄花。 从历史背景看,券商以借壳方式上市实属无奈之举。一方面,此前多年的熊市行情,让国内券商很难符合IPO中三年连续盈利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国内外资券商直面博弈的日子即将到来。如果国内券商不能在短期内迅速扩大版图,那么在未来内外夹击的竞争中,将处于极其被动的局面。 与其他上市公司不同,上市券商同时扮演着资本市场的服务者和融资主体两种角色,这种角色冲突会让券商在借壳过程中把内幕交易、违规操作等问题演绎得更加淋漓尽致。 最为典型的就是广发证券借壳事件,该公司总裁董正青因此而辞职,而公司内部多达十余名广发证券工作人员陆续被公安人员带走要求“协助调查”。伴随着该事件进入到相关法律程序,内幕渐次曝光,二级市场的一些异动也有了答案。在此过程中,不仅直接相关的吉林敖东和延边公路股价一飞冲天,甚至那些曾经与该券商就借壳事宜接触过的四五十家“壳公司”,其股价也无一例外地出现过较大波动。 此外,需要面对考验的还有借壳成功的券商。券商借壳上市后,并非就踏上了一条坦途,各种隐患就像暗礁一样,随时可能给券商的经营带来障碍。 从目前国内证券业发展的历史问题来看,许多证券公司之所以陷入破产重整的境地,主要在于其内部的风险控制体系薄弱。对于这一问题,或许可以通过绕过审核壁垒,采取借壳方式上市成功,但是并不意味着内控问题随之而解决。相对简单甚至富有投机色彩的借壳方式,反而可能助长了券商以牟利为上的诉求。 比如,券商可能会由此萌生把股权高价出售以谋取更大利益的想法。 上市的券商同时具备自营股票的制度优势与内幕信息优势,一旦其在运作中背离了“发展主业”的初衷,转而陷入“谋求圈钱”的短视行为之中,整个股市的健康发展将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将会受损。 券商实现上市只是形式上的第一步,而只有通过严格的IPO审批程序,券商才能得到历练与升华。也只有在经历过严格的强制披露和内控机制等制度规范制约,券商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公平中介的积极作用。 □马红漫(上海经济学博士)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