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国商品威胁论可以休矣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1日 16:35 大洋网-广州日报
王鸿刚 几十年来,中国生产的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为各国广大民众带来的是便利与实惠,而不是伤害与恐慌;“中国制造”造福全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王鸿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最近,国际舆论正逐渐生成一股“中国商品威胁论”。该种新的“中国威胁论”版本,源自美国“宠物食品”事件引发的扩散效应。今年3月,美国有关部门认定,美国国内发生的数千只宠物死亡案件,与其食用中国企业生产的饲料受污染有关。而后,该事件的“恐慌效应”快速向其他领域蔓延。 这股“中国商品威胁论”有两个特点:第一,涉及商品范围广。自“宠物事件”后,美国媒体又相继传出涉及中国的“毒冻鱼案”、“毒牙膏案”等,美国政府声称中国输美的多项商品存在安全隐患,仅4月就拒绝了数百艘中国货船入境;少数媒体迅速“跟风”,大肆渲染中国商品对民众健康造成伤害的事件,引起一些民众对中国商品的恐慌。第二,恐慌情绪快速向其他国家扩散。欧洲、日、韩、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也提高对中国商品的安全检验标准,并不断传出因中国商品存在质量问题而导致人员死伤的事件。 为什么会突然形成这样一股“中国威胁论”论调?一般认为可能有两个原因。 从短线看,可能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有微妙关联。有分析认为,利用“舆论战”破坏谈判对手形象,对其施加心理压力,是一些西方国家和公司惯用的谈判手段。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之前,美国一些媒体捅出“宠物食品受污染案”、“毒牙膏案”等败坏中国商品名声的新闻,不排除是少数团体夸大其词,制造事端,在谈判桌之外营造紧张气氛,从而为其所在的特殊利益集团牟取更多具体实惠。从中长期看,由于中美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两国质量检测参数的差异以及其他偶发因素,也确实很难绝对避免一些商品质量问题的出现。尤其是在少数利益团体的极力鼓噪之下,芝麻也可能被说成西瓜。 “中国商品威胁论”目前尚未形成气候,但不排除有进一步发酵的可能。其潜在危害有三个方面:第一,一些保护主义势力可能以此为借口抵制中国商品。据传,目前美国少数团体正加紧游说,试图推动通过立法手段限制进口中国商品。近期,日本国会修改了《消费品安全法》,欧盟方面也制定了化学品管制新规定,其对中国商品出口环境的影响值得关注。第二,一些国家可能借机强化对我内部经济问题的干涉。针对中国商品质量问题,部分美欧人士不仅要求中国进一步增加内部“透明度”,而且建议本国政府直接深入到中国基层,加强对产品生产源头的管理和监控。第三,中国商品的整体信誉可能面临威胁。有美国政府高官称,若某国未与其消费者建立起信任关系,该国将很快在世界市场失去优势,暗示“中国制造”的品牌面临信誉危机。 多年来,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熟识”了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然而,历史规律证明,不真实的渲染总是站不住脚的。一段时间以来的所谓中国商品安全隐患问题,也大多被证明并非中国方面的责任。所以,一方面,我们有必要对“中国商品威胁论”的潜在危害给予重视,对真实的评价和正确的建议做到“从善如流”,并及时澄清不实流言,以正视听;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必对此过分担心。因为几十年来,中国生产的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为各国广大民众带来的是便利与实惠,而不是伤害与恐慌;“中国制造”造福全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