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小心以股权激励之名操纵利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1日 02:12 第一财经日报

  盛文杰

  股改全流通的好处在于,它将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维系在一起,让股价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东西,以前的MBO变成现在股权激励,从原来的经理人与股东间的博弈变为经理人与股东间的利益休戚相关,“金手铐”让市场变得更加理性。

  根据2007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明确了“激励成本费用化”的基本原则, 随着上述 22 家公司 2006 年年报的陆续出炉,激励成本与会计处理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年报显示,上述 16 家已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中,仅有 9 家明确披露了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未来利润可能影响的金额,其余 7 家公司年报中没有提及股权激励对未来可能造成的影响,或仅提示对未来会产生影响但未定量说明影响的额度。

  这对于很多投资者而言,是一个很大的风险,因为他不知道这项股权激励对于他的投资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一位资深的会计师认为,期权费用对每期的净利润有着直接的影响,从 2007 年开始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都需要根据最佳估计对股权激励产生的当期费用予以确认,这直接造成了对当期利润的冲减。

  由于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激励成本费用摊销集中在等待期,激励计划对等待期的业绩影响较大。根据测算,公司在等待期每年需要摊销的激励成本金额可达几千万乃至上亿元。由此对等待期内净利润的影响巨大,一方面容易误导投资者,不能真实全面了解公司业绩增减变动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为管理层操纵利润创造了可乘之机。

  但从国际实践来看,2005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将FASB股票期权计入会计成本准则,正式公布了将公司高官和员工的股票期权一律纳入会计费用项目,按公允价值来确定补偿费用。

  但问题在于,计算公允价值过程中,对于诸多参数的选择会很大程度影响股权支付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

  上市公司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可能会选择有利于激励工具公允价值偏低的参数,由此造成了激励工具价值的不“公允”。

  不仅如此,对于摊销方式的不同处理,也会影响到对当期利润的冲减程度,可能会造成上市公司根据其战略规划,选择不同的摊销模式,形成利润操纵的空间。

  凡此种种,都是潜流下的隐患,这也告诫我们,当股权激励如涨潮般波涛汹涌之时,我们也应该留心波涛之下是否险滩。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