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一块猪肉会引发加息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7日 08:20 每日经济新闻
主持人 又快到公布每月经济数据的日子了。由于5月份以来,中国多数省市猪肉价格同比大幅上涨,一些人开始担心这会导致物价消费指数上涨,并导致央行在本月再次加息。 而据有关媒体报道,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是否再度加息将根据五月份的数据做决定。他表示:“我们也是很关注这件事情,但是这个还不是(全部),还得看整个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这里头,食品部分占了一个重要的比例,但总和下来还是要到差不多(本月)10号以后,获得5月份比较全面的数字,但是这个事(猪肉价格上涨)我们显然是关注的。” 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肉价格平均上涨10.5%,其余食品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涨。与此同时,部分领域仍有经济过热迹象。前4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达29.6%;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4%,其中,深圳、北京的新房价格涨幅超过10%。 因此不少经济学家对5月份的CPI表示忧虑。在如此的宏观数据下,央行是否又要加息了呢?如果再加息,对于刚刚遭遇风暴的股市又会有什么影响呢? 大众评判台 李龙:应缓解物价压力 从市场角度来说,某些物价的上涨属于正常的市场现象,属于不可调控范畴。以猪肉价格为例,生猪饲料玉米价格居高不下,直接导致了出栏生猪价格的上扬。这是完全符合市场规律的经济行为。但如何在自己可以调控的范畴内抑制物价的涨价风,政府当有自己的智慧。对那些垄断行业的物价上涨,可以拿出壮士断腕的气概,逼迫其吐出巨额利润;对于外界“高增长、高税负与低收入、低福利”的“双高双低”指责,应拿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气度,尽量减少物价上涨所带来的生活压力。而央行加息也许是个缓解物价压力的好办法,毕竟现在的实际利率还是负的。 韩淼:抑制投资 据我分析,不仅是猪肉在涨,现在日常消费品都在跟着涨,5月份的CPI估计会很难看。再看国家政策,明显要抑制投资,加大调控力度。所以我认为6月加息的可能很大。 励俊:关键是时机 我认为今年再加息是必然的,只是时机问题,毕竟现在实际利率仍是负数。不过我觉得国家会很慎重,加息不能明显解决消费支出膨胀,反而还会提高贷款压力,短期内对中低收入者造成的实际压力将加大。更何况加息还会对利率等造成压力。所以关键是选择一个好时机,倒不一定是本月。 郝彬彬:暂无可能 经济过热已经是近期特点,加息也就成为了常态。但加息并不是仅仅和CPI有关,同时加息也不能解决CPI的所有问题。基于前段时间三率调整不久和动作之大,还有消除印花税对股市的影响等,我觉得六月份暂无加息可能。 ◆沸点特稿 要预测政策的效果“引爆点”很难 孙明春 雷曼兄弟经济学家 为了让偏快增长的经济重新回到均衡增长的道路上,政府在过去三周已经宣布了许多新政策和改革措施。由于中国有着庞大的贸易顺差(在过去5年中扩大了700%),这些政策中大部分都是针对外部失衡问题的。自去年9月份以来,政府已经实施了其他类似的措施,但效果有限;这部分是因为全球需求强劲,而部分是因为政策引入的步伐太慢、幅度太小。 对商业银行投资海外股市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项目的推进,是为了鼓励私人资本流出,从而减少庞大的外部顺差。很可能是认为这方面的进程不足以快到可以阻止外汇储备的快速扩大,因此政府也决定要掌管对海外的投资:将在今年后期成立国有外汇投资公司。与外汇管理局(被认为将中国1.2万亿美元的外汇大部分投资于低收益债券)相比,这个新公司在投资方面将更加激进,这可以从新公司在成立前就购买黑石集团股票这一点得到证实。 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每日交易区间的影响似乎更多是象征性而不是实质性的。正如中国人民银行在发言中阐明的:扩大交易区间并不一定表示人民币会加快升值。 我们同意这一说法,并预期扩大交易区间对中国贸易顺差的影响有限,至少在2007年是如此。 从国内来看,加息对股市的影响很小,虽然这次加息的确让实际存款利率变成正值。准备金率的第八次上调将从6月5日起生效,这可能会导致银行的超额储备率下降到2.0%(历史最低水平)。这应该会在未来几个月影响银行的放贷行为。唯一造成显著短期影响的政策是股票交易印花税的上调,导致股市指数暴跌。但我们对这项政策能够产生持续影响持怀疑态度。 虽然这些政策现在看来不会产生很大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政策再加上以前的政策和未来有可能会出台的更多措施,联合起来将不会最终产生影响。矛盾的是,鉴于这些政策和以前的政策显然都没有发挥作用,而且考虑到出现越来越多的经济过热迹象,因此不排除也许会在某一时刻达到危险的“引爆点”的可能性。但相信这个观点容易,要准确预测经济引爆点的时间却很难。 策划主持 凌建平 MSN主持 郝匀嘉 每日经济新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