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通货膨胀可能引发人民币贬值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6日 02:05 第一财经日报

  何志成

  对外,人民币不断升值;对内,物价上涨,人民币贬值(国内购买力下降),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经济中不得不高度关注的焦点。

  5月,物价上涨完全出乎央行和市场投资者的预料。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5月份,全国36个大中城市的46种重要商品和服务项目中,猪肉、鸡蛋、花生油等22种价格上涨,民用电、管道煤气等15种价格保持稳定,鲜菜、三元复合肥等9种价格下跌。

  与居民消费品一样,在生产资料和资源产品价格方面,国内水平随世界大涨。5月份,36个大中城市螺纹钢、中厚板、热轧卷板价格环比分别上涨6.4%、3.2%和3.4%;水泥、木材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7%和0.5%;烟煤价格环比下降1.9%;汽油价格与上月持平。

  根据上述资料,可以展望5月通货膨胀指数,在CPI增幅已经连续两个月触及或突破3%的大关后,5月很可能超过3.3%,而6月有可能达3.8%~4.0%。

  虽然中央已经在控制猪肉、鸡蛋、食用油价格的上涨,但涨价原因是因为城市货币增加太快(一季度居民收入提高17%),供应短缺的危险越来越大,如果今年夏季粮食减产,通货膨胀环比大涨,将使CPI再度突破3%警戒线的危险越来越大。

  物价上涨在影响老百姓生活的同时,也引发了各界对未来几个月宏观政策调控的猜想。现在大多数的分析集中在央行可能出台的紧缩政策上,如央行在今年会加息几次,何时加息等。按照

宏观调控惯例,在物价上涨尚不剧烈时,央行可以采取连续加息的方式进行调控,而如果物价上涨很快,面积很大,通胀压力急剧增大,央行再加息几次,恐怕也不管用。

  长期以来,我们的注意力一直放在

人民币升值压力怎么释放上,由此采用了“货币先行”政策,同时加快了虚拟金融市场发展。这已经导致货币发行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信号联系不敏感。由于这种不敏感,导致短期货币投放过多,人民币的流动性过剩已经不是虚拟金融市场所能承载。这些货币恐怕最终要流向商品市场,对实体经济中的物价构成压力。

  如果市场物资充裕,通货膨胀预期可能仍然压制,资金甚至会流向实体经济的投资市场,刺激生产潜力的扩大。问题是:此时我们面对的是粮食供应可能短缺——如果供应食品出现短缺,通货膨胀的大面积出现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是规律。

  一旦通货膨胀大面积出现,所谓人民币升值压力很快会变成人民币贬值预期。就像现在市场上,由风险偏好情绪主导的市场向风险厌恶情绪主导的市场转变,往往只是一眨眼的事一样——股市大涨到大跌就是例子。

  当前,在多种现实的压力之下,中国央行仍然在被迫加大货币发行量,这将直接导致人民币从当前的升值趋向转向贬值趋向。由于老百姓缺乏更多的投资渠道和避险方式,严重的通货膨胀将迫使老百姓重新关注储蓄的安全性问题——要求大幅度地提升

存款利率,引发货币政策的恶性循环。(作者为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营业部高级经济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