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世界型困扰:劳工对资本的制衡力量越来越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6日 02:05 第一财经日报

  杨鹏飞

  法国的民众抗议、美国共和党的选举惨败,这些事件,体现了一些国家正展现出一种关注底层劳动、加强劳工立法和保护劳动权利的新趋势。这种新趋势促进了代表劳动者利益的政治力量的复兴

  近年来,市场发达国家先后发生了一系列与劳动体制密切相关的重要政治事件。例如:2005年10月的法国移民青年骚乱;2006年3月法国因《初次就业合同法》引起大规模民众抗议; 2007年5月,法国左翼政党一改前些年的颓势,其候选人罗雅尔与右翼候选人萨科齐展开政治对决;2006年11月,美国国会中期选举,民主党政治大翻盘,时隔12年之后终于获得美国国会两院的控制权。

  为什么会连续发生这些事件?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这些国家,正在出现一股要求保护普通劳动者利益的强烈呼声。在这种呼声的推动下,一些国家正逐步展现出一种关注底层劳动、加强劳工立法和保护劳动权利的新趋势。这种新趋势促进了代表劳动者利益的政治力量的复兴。

  劳动力自由市场改革分歧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滞涨”和两次石油危机的打击,主要西方国家发动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自由市场改革,特别是劳动力市场自由化改革。其中,尤其以英国撒切尔夫人和美国里根总统的改革为代表。这一轮改革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减少政府对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干预,放宽或者取消政府设置的许多限制,强化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抑制工会作用,以遏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充分就业。

  这一轮改革的确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增长效果。但与此相关的是,在经过近30年的改革之后,有些国家的劳动保护状况日益恶化,与20世纪中期相比,有严重的倒退现象。即便是传统劳动保护力量强大的“老欧洲”国家,比如法国,这种现象也相当严重。

  据2006年11月欧盟公布的劳动法令绿皮书显示,目前在欧盟几乎所有的成员国,双层劳动力市场(一部分正规就业人士受到劳动法保护,其他人则没有或很难得到劳动法律保护)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各种有利于增加就业但劳动保护状况不佳的非正规用工方法如定期合同工、派遣工、临时工等,所占比例不断扩大。自2001年以来,在欧盟25国,这些非正规就业的比例已经从36%上升到40%。

  即使是出现以上的复杂局面,但是,在一些信奉自由市场经济理念的人士看来,这种管制的解除还不够,还不足以使本国经济应对全球化时代的市场竞争。因此,一方面是继续要求推行改革,另一方面是利益受损群体日益不满,对抗与冲突成为自然的结果。法国近年来的一系列的危机,特别是今年5月6日,法国右翼候选人萨科齐获胜选举结果公布后,法国境内却有许多城市爆发激烈抗议,就是这种分歧的直观反应。

  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满

  与上述解除劳动力市场管制和自由化改革紧密相连,近几十年来,世界收入分配形势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不断偏向资本利润,劳动者的收入状况不断恶化。据格里高里·曼昆编写的著名教科书《经济学原理》最新版提供的数字,自1970年以来,美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一直在扩大,收入最低的1/5家庭的收入份额,从1970年占国民总收入的5.5%,到2003年的4.1%。收入最高的1/5家庭的收入份额从40.9%,上升到2003年的47.6%。所以,有舆论抨击认为,当今的美国是自罗斯福新政以来,甚至是自19世纪90年代号称是“强盗式资本家”时代以来,收入不平等状况最为严重和不公的时代。

  近年来,美国中下层民众对美国日益恶化的收入差距意见极大,对就业不稳定、工资收入下降和生存成本大幅度上升深感不满。据报道,这次中期选举当中,在一些两党争夺十分激烈、堪称难解难分的州,例如密苏里州、蒙大拿州,民主党候选人正是高举民众十分关注的“是否支持提高最低工资”的大棒,穷追猛打共和党候选人,要对方作出明确回答,使对方陷入所持理念与现实需求相矛盾的困境而左右为难,从而赢得选举胜利,最终帮助民主党得到国会的控制权。

  不仅是美国,其他西方国家近几十年来也同样延续美国的收入分配趋势。根据摩根士丹利研究所发布的数字,2006年,在七国集团中,资本利润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达到创纪录的高点:15.6%,而劳动收入则达到创纪录的低点:53.7%。在这样的收入分配形势下,即使是发达的欧美世界,贫困现象也不断加重。

  对资本的制衡力量越来越弱

  二战后,西方国家曾经有一个近30年的劳资和谐共存、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黄金时代。但自上世纪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之后,随着西方国家的政策调整,特别是一些国家右翼势力对工会组织的打击,工会运动在西方世界遭受极大挫折,至今仍然处于颓势。

  以工人的入会率为例,近30年来,仅有瑞典、挪威等少数国家,工人的工会化率仍然较高,维持在50%乃至70%以上,其他主要工业化国家基本都是处在很低的水平,例如,美国2005年的工会化率是12.5%,法国仅有8.3%。更严重的是,本来就相当低的入会率,很大程度上还是由公共部门雇员的入会支撑的,实际的私营部门的工会化率更低。

  工人的入会率低,表明工会能够代表的工人数量少,代表的数量少,必然使工会和广大工人与雇主之间的博弈能力降低,这也意味着传统的作为劳资关系主要制衡手段的集体谈判制度的作用日益式微,工人大众的劳动保护水平下降成为必然。

  于是,失去劳资谈判和制衡力量的广大普通劳动者,在现代民主体制下,只好将自己的不满与愤怒发泄到公共权力的代理人——政府身上,这就是近些年来所常见的,每当遇到比较敏感的导火索和恰当的机会,民众就会走向街头或者投票站,毫不犹豫地上演各种政治事件。法国的民众抗议、美国共和党的选举惨败,正是这种历史矛盾的产物。

  劳动体制改革初露端倪

  以上事件的发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劳动体制改革的进展。目前,这种新趋势的触角已经初露端倪。

  例如,在美国,民主党在2007年初主控国会之后到目前为止,已经做了两件重要工作。一件是通过了在美国已经争论多年的最低工资修正法案,将联邦层次的最低工资标准大幅增加41%,从目前的每小时5.15美元升到7.25美元。这是美国近10年来工资标准的第一次调整。

  另一件是修订1935年《美国劳动关系法》,通过了《雇员自由选择法案》,规定工会组织者只需要收集到普通雇员超过半数的签名授权书即可组建工会,企业就必须承认这一工会,与其进行合作和谈判。这一新法案大大便利了工人组织和参加工会,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结社权。

  虽然这种新趋势内涵的真正演绎,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近年来连续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提示我们:这种新趋势的大幕的确已经徐徐拉开。(作者为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副研究员)插图/苏益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