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张宝全:迷失在欲望的海里(6)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4日 10:40 《中国商人》杂志

  链接>>观点

  在中国的各行各业中,如果论“概念炒作”的水平,向来以家电业执牛耳。目前正在热炒之中的EVD,算是一个中国家电制造企业突破DVD专利枷锁的“憧憬事物”。但现在看来,这个“概念”并未得到所有影碟机生产企业的认同。究其根源,企业对EVD的发展前景还心存疑虑。

  EVD的图像效果比起DVD来说的确好了一些,不过,也仅仅是“一些”而已,毕竟,仍然采用了普通DVD物理格式的光盘。就好像好几年前国人热衷的超级VCD,虽然播放质量略胜于VCD,但是都采用的是普通的CD光盘。与DVD光盘存储介质相比没有任何变化,在视频编解码技术上都采用MPEG-2这种不适合高清电影的低压缩效率方案。

  明知EVD有可能像当年的超级VCD那样沦落为过渡性产品,但是还有20家碟机厂家在生产,原因很简单:生产厂家企图通过影碟机的升级换代来提高产品利润,毕竟,200多元一台DVD影碟机的市场前景只是死路一条,如今有了EVD这样的新概念,产品即使不能“脱胎换骨”,但是可以冒险一搏,猛赚一把。

  ——《第一财经日报》梁振鹏

  阻力首先来自EVD联盟内部,如何说服碟机厂家显得更为关键;另外,产业链的打通也需要时间。由于市场需要,所以EVD向下兼容DVD,但这就再次触及到了DVD专利问题;而更大的考验还来自EVD不断进步中的对手:蓝光DVD、HD-DVD。整个国内高清碟机的方向仍然未定,前景仍然不明朗,但业界和市场都认同蓝光DVD和国际通用的HD-DVD才是下一代高清DVD的发展方向。

  关于EVD高清加油站,音像业内公认的是,谁要想解决中国影碟市场的盗版问题,就必须解决价格、渠道的问题。传统音像出版体系满足不了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和偏好是其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而且目前已有的下载方式成本太高。一部高清电影动辄10GB以上,ADSL用户用BT日夜不停地下载,至少也要两天三夜。而“加油站”虽然加快了下载速度,但也有人指出,如何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将是下一步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否则“加油站”这只金鸡非但生不出金蛋,还有可能弄成个赔本生意。

  ——《广州日报》周思详

  EVD替代DVD,仅仅是在偷换概念。即使是联盟自身的成员,也深谙DVD难以代替。换句话来说,EVD必须向下兼容DVD,而向下兼容意味着永远逃不开DVD专利,除非真的有一天,EVD强大到征服了各大内容提供商,国际上承认EVD和蓝光、HDDVD一样,成为国际标准,不排除这一天出现的可能性,但在2008年,所谓的EVD替代DVD,不如说是在DVD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EVD的解码芯片,让消费者多了一种选择而已。

  对行业有积极向上意义的新事物出台,作为媒体是不应该泼冷水的,但是,家电行业这种炒作之风蔓延到采用民族主义时,不得不提醒EVD联盟成员,市场永远最具有决定权,而在没有做到真正强大之时,进行一些概念的炒作,只会贻笑大方。作为后起者,更重要的是,我们承认和国际巨头有落差的同时,能有奋起直追的勇气,而不能推出一些混淆的噱头伪装自己的强大。

  ——《南方都市报》黄汉英

  国内企业每生产销售一台DVD,所交的专利费达到12至15美元,占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一年下来支出达100多亿元。面对高额专利费,许多碟机企业利润微薄,只得停产或转为贴牌,深圳宝安就曾发生过一个月内倒闭30家碟机企业的现象。

  大多数EVD联盟企业的观望情绪还很重,一旦日本蓝光阵营在国际上火起来,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必将转向,脆弱的联盟很可能分崩离析。其次,EVD标准还不为国际组织所承认,会影响EVD走向国际市场。同时,EVD光盘容量有待提高,不及蓝光DVD和HD—DVD容量的一半,有时存储一部高清电影可能需要两张盘,这将增加消费者负担,影响市场推广。此外,EVD盘片内容短缺,缺少掌握内容资源的好莱坞几大片商的支持,而且与市面上热卖的DVD碟片相比,价格仍偏高,普通市民消费意愿弱。

  此前,超级VCD、HVD等新概念产品昙花一现,其代价就是消费者为不成熟的产品和技术买单。如果EVD这个产品不能练好内功,消费者不可能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这件外衣掏钱,有权用脚投票,选择其他同类产品。因此,EVD产业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整个产业链齐心发力。

  ——《深圳特区报》刘伟文

  第一,EVD产业联盟是否坚固?这个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完全是基于前车之鉴。在国内市场,从EVD原始联盟的成立,HVD、HDV联盟的成立,到国际DVD联盟,到现在的BD联盟和HD-DVD联盟的发展过程中,都曾出现过联盟成员的“跳槽”现象。

  尽管现在EVD产业联盟有了多家参与者,囊括了制造、渠道、技术、内容几乎所有跟EVD这个词相关的企业类型,但“人越多意味着声越杂”,这难保在2008年之前不发生点另类声响。何况未参盟者已经有了异样的声音,比如苏宁就高调宣称,不打算销售EVD2代。希望中国的碟机行业能有自己的声音,能够避免再受国际巨头的压迫,而这也需要联盟成员的共同努力。

  第二,EVD产品的开发,向下兼容DVD,那么对于兼容DVD的部分是否能逃过专利费的束缚呢?答案是否定的。

  尽管中国电子音像工业协会两年前就与3C公司———日本索尼、先锋和荷兰飞利浦公司,就中国DVD播放机专利权争端的谈判达成协议,对于在国内销售的DVD播放机,可暂时不需要支付专利使用费。这只是说明EVD在国内销售没有专利屏障,但是要想走出国门还是面临了跟DVD同样的命运,也要被征收差不多一台26美元的DVD专利费。

  ——《中国企业报》许岱巍

  EVD已经多次“高调亮相,低调收场”,这次拉黄光裕做大旗,能否拯救EVD于水火?答案几乎是肯定的:一个联盟会议,不足以承载太多的希望。

  预测未来是困难的,但是,不意味着我们无话可说。事实上,综观EVD的前生今世,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找出部分答案。

  从2002年发明至今,EVD已经走过了4个年头。但是,在中国,知道并购买EVD的消费者,仍然寥寥无几。应该说,这不是偶然的。

  比VCD、DVD都好,走向普及的脚步却比VCD、DVD都慢,EVD的尴尬到底是什么造成的?

  我想,用“七分天灾,三分人祸”来形容最恰当不过。所谓“天灾”:产品本身的种种不足,是造成产品难孚众望的原因。EVD发展过程中,始终有HDV和HVD两个梦魇缠身,看起来好像是后二者在刻意给它制造麻烦,实际上因为EVD和HDV、HVD相比,确实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技术优势。因此,在中国,高清碟机的发展一向是“三头蛇”的格局。所谓“人祸”:EVD阵营的种种内讧及喧嚣,让消费者始终看不到产品,看到的只是自乱阵脚。

  ——产业观察家刘步尘

[上一页] [1] [2] [3] [4] [5] [6]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