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张宝全:一个男人 两根钢丝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4日 10:40 《中国商人》杂志
一个男人,两根钢丝 文/本刊记者 廖中华 一直以来,张宝全就在EVD与电影这两根钢丝上旋转。 早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师从著名导演谢飞,并于1992年毕业。据说,张在毕业之后即失业,既没有人来投资他拍电影也没有找到他合适的剧本,一怒之下,张宝全就抛弃了导演这个行当,南下海南,成了一名炒房者。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为张氏日后进入北京地产界积累了宝贵而难得的经验。 蓝光之争 无论是作家也好,还是书法家也罢,真正让张宝全着实在媒体面前“火”了一把的是关于中国EVD产业的利益与标准之争。 相比于与其他标准,中国的EVD产业可谓命运多舛,从它问世的那一天起,就处在内忧外患之中。 先说外患,日本两大巨头索尼和东芝各率领一个DVD阵营,并各自拿出了自己的标准体系。具体是:索尼为龙头的企业代表蓝光DVD,东芝则代表HD-DVD,在两强争执不下时,中国不失时机地推出了自己的DVD标准即后来闹得沸沸扬扬的EVD。 凭心而论,三个标准各有优劣。蓝光DVD售价昂贵,每台约8000-10000人民币,优点是容量大,可储4部高清DVD影片;HD-DVD次之,可储2部,价格在4000-6000之间;EVD只能储1部,价格700元。三种标准可谓各有短长,但对于这个“标准主导产业”的时代来说,掌握了标准就意味着谁将控制巨大的财富。 所以,无论是索尼的蓝光DVD,还是东芝主导的HD-DVD,以及中国推出的EVD,都想成为未来的标准,正是因为背后蕴藏了巨大的利益所在。 作为索尼与东芝来说,两个标准都有自己巨大的财力作为后盾,反观中国的EVD标准,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如一团雾水。最初拥有该标准的是北京阜国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阜国数字),其总裁是郝杰,但由于财力所限,阜国数字无法将EVD推上与索尼、东芝同台竞技的历史舞台,这就是业界一直渲染的“蓝光之争”。 这个时候,轮到张宝全上场了。 结盟与反目 2004年7月的某一天,在一位朋友的牵线搭桥下,张宝全与EVD标准拥有者和研发者——阜国数字总裁郝杰会面了。 据说,这个会面只用了短短的10分钟,郝杰就将张宝全说服。 很快,两方同意合作,并签署了相关文件。接着,双方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前期运作,计划投资2亿元注册并成立今典环球数字技术公司(简称今典环球),张宝全拥有新公司80%股份,阜国数字拥有剩余的20%股份。合约还注明了张氏获得EVD格式在光盘内容制作方面和数字影院、VCD点播“惟一的不可撤销的授权”。 这样,张宝全就被郝杰拉入了EVD阵营,也成了日后两人反目的起点。 其实,张宝全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EVD有自己的三重加密方式,在防盗版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从理论上计算,用计算机解开密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时间会在100年以上,甚至更长。正是这种完美的加密防盗优势,让张宝全觉得“把我2000年想基于网络技术来做数字电影的所有问题全部解决了”。 张氏仿佛看到了无穷的商机正向自己扑面而来。 就在今典环球成立后不久,张宝全发现阜国数字将EVD又授权给了盛世龙田,从而导致可以从网上下载EVD电影,这对想独自占有EVD的张宝全来说,无疑是无法接受的,双方从此交恶。 一边是企业利益的博弈,一边是国家标准的博弈。 2005年2月23日,经过努力与斡旋,中国信息产业部终于颁布了《高密度激光视盘系统技术规范》(即EVD),并宣布它将成为中国电子行业推荐标准,张宝全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此时,EVD的前途也似乎一片光明。 标准的颁布意味着财富的重新分配,同时,也加深了两人潜在的矛盾与利益博弈。 摊牌的时候终于到了。 郝杰携EVD标准与英国NME公司合作的消息一经媒体披露,张宝全毫不示弱,并借助自己与媒体的良好关系立即炮轰阜国数字,甚至宣称“阜国数字作为EVD标准和商标的所有者,如此作为无疑是将国家标准卖给了英国人。” 先声夺人,这是张宝全一贯的作风。 张氏随即派人调查英国NME公司,甚至向媒体发了一封“关于NME公司真相”的电子邮件,以此来打击郝杰和阜国数字,双方由此矛盾进一步公开化。接着,盛怒之下的张宝全又抛出了撒手锏,向媒体公布了自己与阜国数字进行合作的合同细节。对此,郝杰则回应说“张宝全没有权利过问阜国数字和EVD的事情”。 最后,张宝全停发了郝杰等人的工资,并且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查封清点阜国数字的账目。一个月之后,张宝全赴美参展,郝杰则被刑事拘留。 一段美好的合作以悲情的方式结束,令业界唏嘘不已。 作为郝杰来说,因为EVD一事,联盟未成,最终险些让自己深陷囚笼,的确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 颠来倒去 2006年10月底,对于新任EVD产业联盟筹委会秘书长张宝全来说,是他荣膺新职后最忙乎的几天。 用张宝全自己的话说:“这两天我先后走访了创维、TCL等15家碟机企业,到12月6日我们的产业联盟在北京正式成立时,创维等企业都将推出自己的EVD2代产品。” 无论如何,在EVD一战中,张宝全还是取得了预期的胜利。 据资料显示,张宝全的今典集团以5220万元的代价,拿下了阜国数字87%的股权。EVD专利所有权虽然归阜国数字,但是使用权却落在了今典集团,如今的今典既是内容集成商,也是技术提供商。媒体资深人士许岱威对此评论说:“无论是巧取还是豪夺,有些人的目的总算是达到了”。 但是,这场旷日持久的股权之争,不仅消耗了张宝全的大量精力,也一度让整个EVD产业陷入了困顿和迷茫,虽然张宝全最终拿下了阜国数字并拥有了EVD的使用权,但整个过程被业界看得一清二楚,加上张氏风风火火的行事风格,许多人对EVD产业甚至产生了怀疑。 在这期间,由于市场方向不明,以及EVD本身诸如内容提供商、碟机企业、中间渠道商等都在观望之中,无奈之下的张宝全,只好回过头,将主要精力回归到EVD数字影院上来。一段时期之后,张氏又发现,EVD数字影院也不是那么容易做的,需要更庞大的资金来支撑他的“数字影院”梦想,一番折腾之后,张宝全再一次调头,重新拣起了沉寂了许多日子的EVD产业。 这一次,促使张宝全调头的力量来自日本。 重磅炸弹 2006年10月9日,日本东京DVD论坛发布了针对中国(大陆)地区的HD-DVD初步格式规范。 随后,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表示,基于HD-DVD标准研究的调制解调码也将完成,所有的技术指标测试均已达标,中国企业可以按此标准生产中国版的HD-DVD高清影碟机。在此之前,长虹、夏新等企业均明确表示,将在2007年正式推出自己的HD-DVD高清影碟机。 一石激起千重浪。 长虹、夏新的表态,无异于让张宝全的EVD如意算盘落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如果HD-DVD标准真的被中国所有碟机生产企业所采纳,那么,张宝全多年来的明争暗斗就如一场闹剧,新的HD-DVD标准一经面市,就会挟诸多优势将EVD挤出市场,这一点,张宝全比谁都明白。在此背景下,张宝全只有火线招兵,寻找更强有力的支持者。 这样,2006年10月15日的EVD产业联盟会议应运而出,国美黄光裕一跃而登上联盟主席宝座,在张宝全看来,这实在是一个无奈之举。谁让自己人微言轻,没有黄光裕的影响力大呢? 还好,鉴于张宝全前期的奔走与努力,筹委会给了他一顶“秘书长”佳冠。 但是,对于这场暗藏诸多利益博弈的E盟,从一开始就不被人们所看好,甚至有人说,这只是有关EVD的又一场表演秀。 不管怎样,该走的过场还得要走下去。 2006年10月31日,张宝全与EVD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上海晶晨董事长钟培峰一起来到深圳,游说当地企业。 上午,张氏与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会晤;下午,会同钟培峰在深航大厦召开推介会,据说参会的有创维、TCL、万利达、海尔、奇声、清华同方等13家碟机企业均对EVD2代表示支持。 11月1日,张宝全与TCL集团高层就EVD2代上市细节一一研讨。此外,此前投靠HD-DVD阵营的长虹、夏新又开始回心转意——均表态支持EVD2代产品。 情况似乎又在向张宝全以及E盟方面倾斜。 然而,好景不久,12月5日苏宁电器黑电事业部总经理李斌就抛出了重磅炸弹:“EVD2代是一个标准的假高清产品。” 答案 尽管张宝全没有正面回答EVD2代的真假问题,但从此可以看出,多灾多难的EVD现在只是麻烦的真正开始。 记者随即对李斌进行了采访,李斌明确表示,他们(苏宁)不会支持这种假高清产品,但会支持真正拥有1920×1080 高清影碟机。 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在EVD真假问题上得不到统一,有可能在国内就会产生两个DVD阵营,一个是支持EVD2代的假高清联盟,一个真正的高清影碟联盟。如果国美主导前者,有可能苏宁主导后者,但是,关于此李斌没有正面回答。 撇开真假之争不说,目前EVD最大的盈利困扰还在于内容。这些内容商主要包括CCTV电视制作总公司、中影、中凯等,为了让这些内容商加入E盟,张宝全可谓用尽了心思。 据来自E盟方面的消息,2006年底,EVD碟片专卖网将正式开通并形成连锁,网上可提供至少300部高清影片,并全部拥有版权。与此同时,首批EVD碟片专卖店也将出现在国美电器全国门店内。此后不久,精彩无限FAB音像连锁的全国200家门店也将陆续设立EVD碟片专卖。 这一次,张宝全将黄光裕拉入EVD阵营,增加了胜算的筹码。 张宝全向媒体表示,EVD联盟将利用上述专卖店设立“高清影片加油站”,同时各家电厂家的经销点也可加入此列。消费者可以用U盘、移 动硬盘等,以每部5-8元左右的价格现场拷贝高清电影,然后插在平板电视上欣赏。 这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接受采访时说:“仅创维一家,在全国就拥有1万余家经销点。哪怕有1/5的经销点建立EVD高清加油站,也意味着全国将一下子增加了2000家EVD网点。如此庞大的网点,对EVD内容商和硬件商而言,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这正是张宝全所期望的“钱”景。 张氏甚至认为,搞“加油站”比卖正版DVD更赚钱:“目前市场上有250万台EVD机,高清电视500万台,一张碟片只要10%人购买,卖出30万张,每张获利3元,就是100万元。反观好莱坞碟片市场,一张正版碟片的利润还不到10万元,由于盗版和网上下载,正版DVD的市场份额从10%下降到了目前的7%,也就是7万元上下。” “如果每个城市的小区内都建一个EVD加油站,每套设备卖3000-5000元;每下载一部电影要收5-8元;再在全国建10万家数字影院,每套设备卖40万元;每家数字影院同时卖EVD硬件和软件,又多了10万家EVD专卖店,麦当劳和肯德基全球的门店加在一起还没有它的一半多。”这正是张宝全梦想的财富途径。 难怪乎,张宝全不惜一切代价地将阜国数字控制于自己的手中,在这里似乎找到了精确的答案。 矛盾深深 尽管这个冬天E盟闹得满城风雨,但业内普通认为,中国的EVD产业在过去两年内已经丧失了最好的发展时机。现在,若不迅速奋起直追,迅速统一战线,这种旷日持久的内讧很可能最终让中国的EVD产业流产。 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陆达说:“HD-DVD无论在光盘容量上,还是编解码技术上,都比EVD标准高出很多,从长远来看,红光阵营的EVD是没有前途的。” 明知红光阵营的EVD没有前途,但为什么还要孤注一掷呢?那就是赌徒心态占了上风。一方面是赌国家有关部门对红色阵营的EVD倾力支持,另一方面是赌在蓝光时代真正到来之前大捞一把,两种心态的结果,成了今日EVD骑虎难下的局面。张宝全在拉拢国内企业的同时,还将矛头对准了索尼引导的蓝光阵营以及东芝引导的HD-DVD阵营,他坚持认为:“那些(指“蓝光”阵营)碟片投入成本高,3-5年内难以盈利。” 对此,索尼进行了反击:“索尼的高清战略是全领域的,从蓝光DVD到PS3,从平板电视到高清摄像机,虽然目前价格偏高,但我们拥有技术和专利的优势,一定会后来居上。” 看来,内忧外患将张宝全困在了这个前途不明的EVD产业上了。 2006年12月1日,张宝全向媒体透露:“EVD联盟企业将于2008年后相继停产DVD碟机,届时EVD将彻底取代DVD。”此言一经爆料,再一次引起了业界的轩然大波。 记者随即与新科、长虹、海尔、夏新等碟机生产大户进行了求证,四家企业都予以了否认,普遍认为“一下子停产DVD不符合企业利益,企业将会根据市场需求同时生产DVD和EVD。”长虹数码科技公司总经理寇化梦说得更加直接:“这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作为中国另一家大卖场——苏宁电器黑电事业部总经理李斌接受采访时说:“前一段时间,就有人认为液晶将替代传统CRT彩电,各大厂商将要停产CRT彩电,最后证实只是一个谣传,而且这种说法只会扰乱市场环境。” 2006年12月6日,E盟会议在北京召开,这一次改成了“2008年EVD在中国基本替代DVD”,一字之差,概念大不相同。此次会议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作为E盟主席黄光裕并未出席此次会议,全国20多个碟机厂家也只来了两个代表,这说明E盟内部依然矛盾深深,并不是张宝全所想象的如此简单。 泡沫随之破灭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位“成功”商人的足迹。 1988年,一名31岁的年轻人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据说是笔试第一,成为谢飞的学生。4年过去,毕业即失业,年轻的导演不得不改行谋生。首先在科委系统下面的一家公司里谋职,但好景不长,公司出现了资金危机,解体了,张宝全又成了无业者。 当时正值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不久,个体户、创业潮方兴未艾,“头脑灵活”的张宝全,利用在科委系统那家公司结下的关系网,与工商银行下属一企业联系搞开发,从此,平步青云。 那是一个颠狂而失去理性的时代,中国的海南有如一块风水宝地,奇迹频出,财富的神话不停地在这里上演,张宝全自然不甘人后,带着巨额的资金来到了海南。当然,钱是银行的,张只是来“练手艺”的。 当时的情况是,先期进入海南的炒房者,都已经是腰缠万贯,而像张宝全这样的后来者们,只有拣剩下的“馒头”,倒买倒卖的投机战术成了当时惟一的选择。 “我是92年8月份注册完公司的,进入海南的时候已经很晚了。我们没有资金也不可能一来就大干快上,为了减小风险,只能搞短平快的转手买卖。”张宝全事后承认。这种左手倒右手的手法,学起来很快,因为张宝全身后的公司大有背景。只要张宝全找到了买家,然后利用银行的资金,再去找上游的土地,虽然赚不是太多,但还是能混日子,关键是风险小。 也许这种日子随着海南地产泡沫的到来,已经变得越来越艰难了。 这时,张宝全见大量的粮食和货物进出海南,觉得有机可趁,赶紧成立了一家海运公司,买了一些二手船舶,据说“很顺利”。但与同时在海南发展的冯仑、潘石屹等人相比,张宝全似乎更“花”,前者专注于地产,而张宝全却在几个行业之间徘徊,这注定了张在任何一个方面都没有冯、潘两人专注。 事实上,后来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1993年国家对金融系统进行整顿,海南房地产泡沫随之破灭。张宝全只有将手中的项目打包处理,至于亏损了多少,没有人知道。但据业内人士分析,当时从海南撤回大陆的公司,除了早先赚到了钱的除外,后来进入的公司没有一家是不亏损的。 祸不单行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1993年下半年过后,随着金融业的全国整顿,张宝全的海运公司也大受影响,但考虑到当时撤退,成本太高,只好一边打理海运公司,一边回撤北京,等找准了时机之后,再将海运公司卖掉。 中央在对银行系统清理整理的同时,也对很行下属的实业公司进行了撤并,此时,摆在张宝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全身而出,要么回购银行手中的股份,张宝全选择了后者,出资回购了银行手里的股份,一跃而成公司的大股东,从此,正式步入商海,将早年自己的的导演事业与电影梦想抛之脑后。 回到北京后的张宝全,拣起了房地产的老本行,但是,公司的开发资质问题此时又成了一个新问题。 1995年的北京房地产市场有如一块块自留地,地方保护主义很严重,凡是北京以外注册的房地产公司,都被看成“外地公司”,要开发房地产,必须和“本地公司”联合。而那时北京有征地权的“本地公司”只有10家,基本上都是房管局、建委的下属企业;有开发权的企业不多。 张宝全当时看中了西直门电影学院旁的一块地,想在那里开发,就与当时北京一家规模较大的房地产公司合作,具体方式是“张宝全的公司挂靠在它下面,给10%的干股作为回报”。开始倒还顺利,等到张宝全筹备了一段时间,对方又开始反悔,主要是对张宝全不信任,原因不言而喻,对于从未开发过楼盘的张宝全来说,弄砸了拍拍屁股可以走人,债务却要房地产公司来承担。 无奈之际,该公司一位副总闹离职,并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且有开发权,双方一拍即合,张立即将报告捧上,并盖上对方公司的公章以对方的名义报了上去。 很快,立项报告批下来了。不过,项目落在了对方公司的名下。 张宝全兴冲冲地去拿批文,这时,对方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我们已经完成了立项,欢迎你来跟我们合作……” 虽然张宝全最终拿回了自己的项目,但是这一次委身人下的教训让他记忆犹深。 最终欲望 从一个电影人开始,到炒房者、海运代理、地产商人、EVD产业,然后又回到影院帝国,张宝全心中的电影情节总是挥之不去。从纯艺术的角度来看,这无可厚非,但作为一个商人,这种朝三暮四或许注定张宝全永远只能在二流与一流之间徘徊。 早在2000年,张宝全还在开发空间蒙太奇大厦时。事业刚刚起步的他,手中有了一点票子,心中的电影梦想又蠢蠢欲动。当时正是网络泡沫大膨胀时代,张宝全开始打起了网络数字电影的主意,他要把空间蒙大奇大厦打造一个数字电影大厦,甚至连空间蒙太奇的承重标准都是按每平方米1100公斤来设计的,而不是普通写字楼的220公斤。 张宝全说:“那时候我们光缆都铺了,设计了外墙屏壁,最花钱的就是对电的预留。因为机房控制中心必须要有自发电,断电恢复不能超过零点零几秒”。 但是,张宝全过热的头脑再一次被现实的凉水浇了个清醒。很快,他就发现网络数字院线在安全、发行、防盗版以及成本控制等环节,遭遇到越来越多问题,甚至有些问题几乎是无法解决。 惟一的结果就是,体面的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来。 现在,在房地产做得不尽人意,EVD命途多舛时,张宝全又将目光放在了电影梦想了。 张宝全说:“接手华纳的消息我不会评论,但是我们在上海市场会采取多种渠道推进我们的战略,我们也会考虑跟上影合作,也可以跟其他的合作伙伴合作,也可以考虑独资,也可以合资,总之评估下来我们觉得可行的项目,我们就会去实施。” 从作家、书法家、电影导演、炒房、做海运企业、卖楼盘、EVD联盟等,再到做影院在线,这个自称尝试了中国所有职业的男人,似乎在每一个职业上都做不是很成功,而且有一些甚至半途而废。但是,有一点,他似乎已经掌握了操作项目的精髓。就是,现在无论张宝全做什么,都会邀请一大批的媒体记者,先把风给放出去。无论天空里有没有鸟儿,先放一炮再说话。 从做地产的时候起,张氏就渴望做一个地产业的霸主;做EVD时,想统一全国的碟机企业,成为一个新标准的拥有者与受益人,进而成为这一产业的巨擎;投资影院在线,刚刚开始就要在全国做十万家豪华影院,这样的“大气”也许只有张宝全这样的人才能说出口。 经历了这么多的挫折之后,现在的张宝全还有一个新的梦想:就是要利用EVD的连锁优势,将全国的影院在线连接起来,再将上游的电影制作企业进行整合,最后形成一个从影片制作、发行、播放等一系列过程的庞大产业…… 正如一位资深影评人所说:“作为一名学过导演的人来说,如果有生之年不拍一部电影是死不瞑目的。” 或许,这就是张宝全的最终欲望。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