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叶檀:顺差真假关乎中国经济重大决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3日 09:52 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 每经评论员

  在商务部部长表态解决过高的中国外贸顺差成为当务之急的关键时刻,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口出惊人之语,认为高额顺差另有成因,主要缘于高报出口骗取出口退税、假进口炒人民币升值。渣打银行分析师王志浩测算的数据十分惊人,2005年中国1019亿美元顺差中真实部分为310亿美元,也就是说60%多都是假的。海关总署对此予以澄清,认为问题没有王志浩所公布的那么严重,但承认,2006年前8个月,我国有445.7亿美元的国货进口,这间接承认了骗取出口退税现象确实存在,国内资金在助推人民币升值。

  此前

北京大学
中国经济
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家林毅夫曾表示:“中国超过1.7万亿美元的顺差中,肯定有一部分数字是虚的。”由于中国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外贸企业有少报原材料进口价格、多报成品出口价格,以赚取汇率差额的内在激励。至于具体数额有多少,林毅夫表示很难衡量。

  中国外贸顺差与人民币升值压力成为中国经济核心问题的时候,李德水的披露让我们看到了事物的另外一面,即政府赖以作出重要经济决策的基础数据可能靠不住。事实上,被商务部从官方网站上挂了一天就迅速撤下的名为《外经贸发展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挑战》的内部研究报告,就提出了允许人民币大幅升值4%至5%的建议,结合林毅夫对数据的表态,起码说明决策层对真实数据心中没底。

  核心的问题还不在于经济数据失真,而是事关全民利益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政策有可能得到与愿望完全相反的结果。

  如果外贸顺差的取得有较大部分比例来自于升值预期而形成的虚假贸易,那么,我国的贸易与外汇政策都有必要重新评估。以进出口数据为例,我国的外贸顺差总量及其构成直接成为决策层判断的依据。我国的进出口应该有几个部门可以提供依据,除了海关总署之外,还有商务部,各地政府的统计数据,以及贸易国提供的公开数据等。

  贸易国没有义务替我们审核贸易可信度,但让人奇怪的是,对于业内公开秘密的假出口、假进口等,掌握权威数据的相关方面却三缄其口。笔者查看了海关总署的相关数据,其公开数据提及2006年我国外贸总额1.76万亿美元,以及贸易和进出口产品的主要构成,也对出口增长过快的行业与产品提出了预警信号。这种服务意识固然值得提倡,但问题在于,如果基础数据的构成存在重大偏差,海关的最重要的预警机制就成为无的放矢的凌空蹈虚之举。

  商务部的相关统计数据大多来自于海关总署,产品出口分析报告等对相关风险只字未提。虽然虚假贸易数据很难取得,商务部与海关总署也许并不需要对虚假进出口负责,一味依靠税务部门稽查也是不现实的。在监管不可能到位的情况下,要改变企业对进出口弄虚作假进行套利,惟一的办法是矫正现有的有违市场公正与企业本性的政策,税收、汇率等政策即便不能准确地激励市场,也不应成为负向激励因素。

  由于中国出口贸易利润微薄,获取出口退税是许多出口企业的重要利润来源,同时,鼓励出口也可以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加强我国的抗金融风险能力。但一旦我国的过高外汇储备和行政配置式的低效使用,而加工贸易的低价生产要素成为市场不公平起点的时候,此时实行大规模的出口退税政策就显得不合时宜。

人民币汇率问题同样如此。事实上,由于市场的缺位,我们并不能提供人民币升值以及升值幅度多少是合理的论据,人民币升值只是大家根据中国经济形势判断的一个预估。

  我们看到的情况是,由于行政调控扭曲了资源配置以及市场本性,使得国内外的资金与企业一齐加剧了市场的扭曲,我们正在一面哈哈镜中反观中国经济。对重大经济政策如此盲人摸象,其后果可想而知。中国经济的当务之急是,需要一面准确度相对高一些的镜子,不要让政策与我们的愿望、与经济规律过于悖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