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双币卡与百亿外币资金非法入境误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 02:59 第一财经日报

  聂俊峰

  近期,有媒体报道:国内银行发行的双币卡已因“内卡外抛”,导致“百亿外币资金非法入境”。报道还称,双币卡的“内卡外抛”已悄无声息地侵蚀持卡人权益、“巧取豪夺”商户佣金,而且违反国家外汇法规、危害“国家金融信息安全”——言下之意,双币卡为祸甚巨,已令国家金融安全有受害之虞。

  涉及金融安全方面的事情,谨慎一点总归是好的,但笔者认为,如果事无巨细,不加深辨就危言耸听地下结论,并不值得提倡。

  首先,双币卡的“内卡外抛”并未导致持卡人的任何损失。在

银行卡支付链条中,利益相关者不外乎持卡人、商户、收单行、发卡银行以及信用卡组织。一旦双币卡境内“误走”国际组织网络、出现 “内卡外抛”情况,在收单行的清算中,的确是以外汇记价。但直接向收单行偿付的是发卡银行,持卡人并不直接向收单行偿付外币消费。国内银行为维护持卡人利益,在与客户清算时均会冲销此类交易。反映在客户的对账单上,客户的消费仍然是以人民币来显示。也就是说,客户决不会承担任何汇率损失,相应的汇率损失由银行来承担。

  第二,双币卡的“内卡外抛”过程中,不存在任何货币转换费。按照国际惯例,货币转换费是指银行卡跨货币区使用时,持卡人除按汇率购汇外,还需缴纳国际组织的“货币转换服务”费用。此费用可能发生于美元/人民币双币卡在欧元、日元、澳元等国家刷卡消费的环节中。在这种情况 下,美元卡的持卡人除承担美元与欧元的汇率费用之外,还需支付一定比例的货币转换费。然而,在中国内地,根据银行卡受理的历史与规则,双币卡“外抛”历来都没有收取货币转换费之说。

  第三,双币卡跨货币区使用的货币转换费正在被中国银行界的金融创新所破解。如前所述,美元/人民币双币卡在(境外)非美元区使用时,确实有货币转换费的问题。但国内多家银行已通过开发多种外币的双币卡产品(欧元、日元、港元、澳元等),有效地规避了货币转换费。

  第四,“内卡外抛”本质上是商户和收银员的操作性风险,并非双币卡的“原罪”。在这类交易中,蒙受损失的是商户和发卡银行:前者承担了较高的商户扣率,后者承担了汇差损失。这类交易的唯一获利者——收单行也许的确存在“外抛”的冲动,但这一操作性风险责任不在“无辜的”双币卡。相反,人们应当追问“内卡外抛”中的收单行:为何不及时监管、严格区分“内卡”和“外卡”交易,以至于此类“不法”之事竟导致百亿外币资金入境,双币卡亦因此蒙尘?

  第五,在有效防范操作性风险的前提下,双币卡的健康发展对于贯彻国家外汇政策、舒缓万亿外汇储备难题等,都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在中国金融改革深化、汇率政策更加开放灵活的今天,双币卡既是国人本外币便利支付的媒介,也是人们灵活使用外汇的窗口。它在中国人消费生活中的渗透,必将有助于“藏汇于民”局面的形成。

  另一方面,双币卡在强化国人奥运会和世界杯的参与精神、提升中资银行零售银行竞争力方面皆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它的健康发展将惠及众多经济主体从而利国利民。(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在职MBA,供职中国银行总行。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