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曹林:公路收费还贷的合理性需要重新论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 10:19 东方早报

  曹林

  交通部有关官员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肯定要坚决贯彻收费公路政策。交通部部长也称:在政府财力不足的情况下,“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是支撑公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鼓励社会资本投入高速公路建设的政策要坚持下去。

  前段时间某机构一个“全世界14万公里收费公路中的10万公里在中国”的数据把中国的收费公路架到了舆论批判的峰尖浪口。很显然,交通部门这一坚定的表态,是对近来舆论质疑中国公路收费太多的一个回应。但问题是,“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真的是一个不证自明的真理吗?

  可以说,“贷款修路”并非什么好制度,只是一种弥补政府财力匮乏的无奈和权宜之计,政府财力一旦跟上,应立即恢复公路的免费公共品属性。所以首先要思考的是,在政府财政收入随GDP保持快速增长的今天,政府在修路上是否真的“财力不足”?政府是否有能力支付建路费用,这是一个需要在公共财政透明化的制度下让公众参与论证的问题,不能只凭某个部门说了算。如果仅由政府独断,那么政府会永远倾向于“贷款修路”而非政府投资,因为那可以转嫁自身的责任。

  然后要思考的是:即使政府财力仍然不足,那“收费还贷”的市场化模式是否最优的制度选择。审视一下现实就会发现,这个模式在运行中已经暴露许多制度弊病,最严重的就是造成了各地收费站的林立和公路乱收费的横行,市场让路多起来了,但路却越来越难走,各地重重的收费站既影响了百姓出行,又影响到了投资环境。

  一项数据显示,在四川每斤4分钱的萝卜,运到广州运费就达5角。而在重庆,因公路收费太多,每年农产品的销售额至少降低七八亿元———收费站林立耗散的社会成本,远高于政府为“偷懒”而省下的那点财政。

  “收费还贷”的制度困境还远不止于此,前段时间媒体报道,去年河南省150多条干线公路收费站,仅有51个完成了征收任务,今年河南省的干线公路通行费收入还不够偿还贷款的利息;广东省一收费站年还贷仅31万元,只占总收入的5%,计算结果是,该收费站还需收费756年———制度失范导致成本失控,“收费还贷”实际上成了一个无底洞。基于这么多的漏洞和问题,“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合理性需重新论证。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订阅东方早报请登陆东方早报网站或拨打8008208696;优惠多多、实惠多多、资讯多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