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公用事业改革的思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 15:03 《中国投资》

  ○ 金永祥

  改革必要性与成功标准

  从2002年建设部大力推进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到今天,公用事业改革已经进行10多年了,市场出现了两种相反的声音,一种认为应该继续推进改革,另一种对改革提出了质疑。

  对公用改革提出质疑主要源于三点原因:改革是利益和体制的调整,部分人员和机构的既得利益受到了影响;有些公用改革项目的失败打击了有关方面对公用改革的信心;人们对医疗、教育改革的议论引起了对公用改革的警觉。尽管如此,公用事业的效率低下和投资不足问题是所有相关人员的共识。不改革,公用事业将没有出路。因而改革是必须的,只是如何推进的问题。

  评价公用改革是否成功,成功项目占全部改制项目的比例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百分之百的项目都成功或者改革使百分之百的人都满意是不现实的。为使公用事业改革取得成功,应该重视和保证每一个项目运作。另外,并不是中央政府有一个正确的决定,改革就能取得成功。基层执行层面的作用更大,建立一套保证运作取得成功的机制非常重要。

  改革方法与方向

  我国地域辽阔,公用事业情况千差万别,很难用统一的模式推进改革。

  在近几年的实践中,各地探索出BOT、TOT、PPP、股权转让、委托经营等模式和方法,这些方法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进一步丰富这些方法的内涵,完善这些模式的运作规则,是业内人士面临的重要任务。

  公用事业改革对各地政府来讲都是新生事物,不宜使用过多的新名词,如aBOT、bBOT、cBOT等,那样会使各地在推进改革时无所适从。实际上,无论多么相似,很难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项目,如果只要有点差异就取个新名字、称为新方法,那么层出不穷的“方法”会搞乱公用改革。

  当然,改革的方法不限于上述提到的几种模式,只要能够解决公用事业面临的问题,任何解决方案都是可以的,但不能把每个项目的解决方案都命名为一种方法或一种模式。

  公用事业改革涉及很多方面,不宜在全国对改革内容做统一规定。

  是产权改革还是经营权改革,应该允许各地政府结合本地情况去做选择。有的地区公用设施建设资金压力较大,应允许其在进行公用改革时尽量多地吸引社会资金。在资金压力较小的地区,则可以更多地强调效率。各地政府的“融资冲动”并不一定是坏事,中央政府应该因势利导,把融资工作做好,努力降低融资成本和公用产品价格,并能保证由社会投资建设的公用设施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

  是局部(如污水厂)改革还是全部(如自来水公司)改革,应该慎重决策。公用事业改革对各地政府都有很大的社会和政治风险。在推进公用事业改革过程中,会涉及各种利益关系和管理规则的调整,如果改不好还不如不改。一般来说,局部改革风险较小,这种改革会为全面改革积累经验,培养人才,转变观念和建立新的规则。同时,成功的局部改革将会对原有的公用体制产生影响,促使其提高效率,间接达到全面改革的目的。全部改革涉及情况要复杂得多,风险也大得多,在条件成熟时可以推进。从全国范围看,局部改革和全部改革会在很长时期内并存,在改制过程中相互促进,是否会出现一个阶段替代另一个阶段需要用时间去回答。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