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楼市之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31日 17:34 《财经文摘》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的一句诗,写出了中国人数千年来对安居的渴望,也激起了房价爆涨对今人正常生活冲击之痛。

  “居者有其屋”,一直是中国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的终极目标,也是改革能得到人民认可和接收的响亮口号。20多年来,伴随着城市化快速扩张下城镇建设的迅猛推进,中国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官员也津津乐道于面貌大变下政绩的显赫,GDP、固定资产投
资迅猛增长也成为考核官员政绩并决定其仕途命运的重要指标。在这种官商联体、利益刺激和行政激励三位合一的模式下发展起来的中国房地产业,注定具有商家与政府利益命运共生的特征。

  一方面,市场化改革调动了商家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市场的供给方显得极为活跃。与传统的计划经济相比,福利分房一统天下的制度被打破,房子越盖越大,越盖越豪华,“广厦”不再是虚幻的空中楼阁。这些变化,无疑是市场化之功。

  而另一方面,伴随着收入差距拉大的中国经济软肋,市场的需求方似乎相当被动。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只要在发生交易的时候“签字画押”就行。房价的决定更与消费者无关,开放商要价多少,他们就只能掏多少银子。为了一套住房,大多数消费者必须花掉全部积蓄,然后向父母兄弟、亲戚朋友四处借贷。“花掉了子女的抚养钱,再搭上父母的养老钱”,这种透支未来的消费方式,对年轻的购房人来说,确实是普遍的无奈和悲哀。面对这样的市场,多数购房者只有恐惧不安,望楼兴叹。

  这是什么样市场?用经济学理论似乎很难套上经典的市场类型,哪一种都不符合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现有特征。我们只能得出结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是非理性的,市场之手已经发挥不了价格的自我调节作用,用一句常用的经济名词,就是市场失灵。

  2005年上半年以来,针对房价问题,社会上进行了激烈争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喧嚣一时。学者、开放商、甚至政府官员都被纷纷卷入,房地产一时成为令人瞩目焦点问题。2005年5月27日,国务院研究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问题,提出控制房价上张势头,并驳斥为房地产价格上涨提供依据的“地荒说”。事与愿违,仅仅才过了一年,“新政”就在一个奇特的市场面前功效倍减,现在,仅北京的楼盘价格上涨幅度就超过过去任何时候。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措施。事实上,房价就是在嘈杂的争论自我膨胀的,形成“你争你的,我涨我的”这一奇异格局。

  对症下才能下药,现在的楼市之病不再是单纯的市场问题,政府的调控手段往往被地方政府的消极抵抗下显得软弱无力,行政垄断才是症结所在。现在,房价上涨的讨论与否已经成为一个伪问题,现象的背后,我们不得不反思当前住房模式的合理性,以维护居民最基本的居住权。

  主题阅读:

  瓜分与掠夺

  农民市民双输!

  大佬们,请闭嘴!

  跳出地产看地产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