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多数产业增长景气稳中趋降(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8日 16:21 中国经济报告

  2006年国民经济走势展望

  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2001年以来的此轮经济周期比以往的周期阶段显示出较好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消费升级导致需求驱动特征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此外,市场体系日益健全,宏观调控更加成熟等原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预计,今后20年中,收入水平的提高引导消费结构从吃穿向住行的升级进程的继续推进,
加上城市化和科技进步速度不断加快,以及全球产业转移和投资加速等原因,将给我国经济增长创造新的更大的空间。可以肯定,我国经济仍将在较长时期内处于长周期的上升阶段,这一阶段性的基本特征决定了中短期经济增长轨迹的基本水平。实际的经济增长速度尽管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出现回落,但在中长期基本增长力量的支撑下,回落幅度不会过大,更不会出现2000年前后的低速增长局面。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必然带动产业间以及产业内部的结构特征进行周期性调整。在本轮周期中,经济上升阶段,汽车、电子通讯及

房地产等先导型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设备、机械装备制造等中游制造业的兴起,并传导到煤炭、石油、电力、钢铁、水泥、有色、石化等上游能源和原材料行业;在经济周期性回落阶段(2004年以后到2005年底),产业间的梯次波动的规律同样清晰可见。目前,以汽车为代表的先导型行业增长速度开始出现局部的小幅回升态势,这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视为下阶段经济周期性回升的先行指标。由此,我们预计, 2006年将成为国民经济由第一波景气周期向第二波景气周期过渡的关键时期,GDP增长速度将可能达到9%以上的水平。2007年,国民经济增长趋势将有较大可能出现重新回升。

  重点行业增长走势分析

  总体来看,2006年多数行业将处于增速回落的周期阶段。其中,处于下游消费品领域的汽车、房地产等行业处于调整阶段,但汽车行业已经表现出上升态势,在竞争加剧、销量增长背景下,总体利润水平将有所提高;房地产市场整体景气水平将处于相对低位,但京津等区域市场仍然较为看好。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主要原材料生产领域,存在着产能过剩,成本快速提高的现象,仍处于回落周期中。电力与石油成品油等基础能源行业,保持高景气运行,供求状况不断改善,增长趋势逐步放缓。

  具体而言,汽车行业将在2006年整体处于上升态势,产销量的增长速度将高于2005年。乘用车方面,轿车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同时汽车价格将会进一步下降,其中中级轿车表现将最为明显。在双重因素作用下,今年轿车的销量增长率预计在25%—30%之间。商用车方面,中小型货车以及大型客车,在稳步增长的市场需求下,将保持稳定增长。在“十一五”规划起步后,新一轮投资的增长将会刺激重型货车走出低谷。而中轻型客车,在其他车型的竞争压力下,将会持续低迷。随着汽车整体价格的下降,汽车行业利润率将会继续降低,但是销量的增长,会使利润总量比去年有所增长。

  房地产市场将继续处于不景气区间。投机需求继续萎靡,基本住房需求逐渐回升。行业长期供给能力有限,但短期供给基本保持稳定,房地产投资额同比增幅16%左右。供求趋于平衡,整体房地产市场价格增速放缓,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年涨幅预计6%左右,局部过热地区价格下降。区域市场冷热不一,以上海和杭州为代表的长三角将延续调整势头,珠三角地区稳定发展,而以京津为代表的环渤海区域形势看好。政府政策将集中在土地、资金、税收市场的规范运行方面,且更贴近不同地区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调整住房供应结构,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成为政府工作重点。

  钢材需求增速将持续放缓,预计2006年各行业对钢材的总需求将达到3.37亿吨,增幅为约10%,建筑、机械等行业增速放缓是钢材需求放缓的主要原因。供给方面,钢铁产能继续释放,原材料供应增速较快。由于国内钢材价格相对进口钢材价格的优势减弱,钢材进口量持续回升,而出口增长态势不复存在。钢材供大于求的形势压迫多数钢材产品价格下跌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扭转,同时受到

人民币升值以及市场资金周转压力,市场行情不太乐观, 2006年钢材市场价格仍然处于下跌通道,钢铁行业的利润水平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回落。

  电力需求增长逐步趋缓,预计2006年全年电力需求为26829亿度,同比增长11.1%,重化工业和生活消费依然是拉动电力需求增长的主要力量。考虑需求增速逐步放缓,装机容量持续快速增长,电网输电能力不断提高,电煤供应充足等因素的作用,2006年电力供需紧张局面总体将有大幅缓解。在电煤价格放开背景下,电力企业成本有所提高,但在煤电联动政策帮助下将逐步走出低谷。电力市场化改革仍是影响电力行业长期发展格局的重要因素,目前改革试点取得了一些明显效果,但交易规则和效率评价方式仍有待完善,监管力度需要加强。

  石油、成品油市场需求增速平稳。石油需求总量约为3.3亿吨,同比增长约4%;成品油需求总量为1.77亿吨,同比增长6.44%。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乘用车用油的大幅增长,汽油需求增幅的明显回升;柴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仍然来自柴油机动车的增长,但增幅已经有所回落;电力、工矿企业、铁路运输等行业用油需求减弱。原油产量增速放缓,进口依存度将有所上升(44.53%>42.9%);国内成品油总产量基本满足需求的增长,结构化供需矛盾仍然存在(产出柴汽比2.01<需求柴汽比2.32)。国际原油价格将保持高位运行,国内成品油价格也存在上涨的动力。石油加工业仍将处于低谷,行业将出现内部分化。

  (本报告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主持的“中国产业发展跟踪研究”项目2006年第一季度的总报告,项目顾问:谢伏瞻、刘世锦;项目负责人:冯飞、杨建龙;参加讨论人员:石耀东、来有为、王金照、王剑、梁卓、赵峦等)

[上一页] [1] [2]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