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多数产业增长景气稳中趋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8日 16:21 《中国经济报告》杂志

  ——2006年一季度我国产业运行态势分析

  ◎ 执笔人:杨建龙 仲福森

  2006年一季度,我国经济总体过渡平稳,宏观经济各项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并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据统计,1-2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2%,增幅比2005年全年下降0.2个
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下降0.2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5%,与去年基本持平。进出口同比增长26.3%,其中出口增长25.5%,比去年同期回落10.7个百分点,进口增长27.4%,比去年同期回升19.1个百分点,表明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有所显现。

  当前产业运行的基本格局

  与国民经济稳中趋降态势一致,多数产业增长景气呈现稳中趋降态势,利润增速回落幅度有所加大。从2005年全年数据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4362亿元,比2004年增长22.6%,增幅同比回落15.5 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5.9%,比2004年降低0.1个百分点。必须看到,2002年以来,工业利润连续三年保持30%到40%的高速增长,2005年利润率的回落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基数较高所致,而且仍保持了20%以上的高增长,说明行业内在增长动力依然强劲,行业的盈利能力没有出现实质性减弱。

  工业仍是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重工业地位依旧突出。2005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2%、11.4%和9.6%。其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略有回落,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轻重工业增速差距不断减少。但同过去三年相比,重工业增长速度减速明显,各重工业行业增长景气出现明显回落,轻工业则呈现稳中趋升态势,食品、纺织等轻工行业增长和效益景气保持稳步回升(图1)。

  图1 工业增加值景气图

多数产业增长景气稳中趋降

  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行业增长景气与效益景气的比较分析

  表1 行业增长状况分类

多数产业增长景气稳中趋降

  注:行业增长景气水平变化为<100、100-120、120-140、140-160、>160;变化趋势为小于-10、-10至-3、-3至3、3至10、大于10;单元格括号中的百分数为处于该行或该列行业数量,占月度报告跟踪的39个行业中的比例

  截至2005年年底,80%的行业增长景气处于较好及以上水平,行业总体运行态势良好,但处于好及很好的行业水平数量明显减少。从变化趋势看,增长景气回升和回落的行业比例相当,但都大于景气水平稳定的行业所占比例,说明行业增长的分化局面有所加剧,增长波动更加明显。其中,上游的能源及原材料行业景气依然处于高位,但除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受国际需求带来的景气高位外,其他能源原材料行业回落态势明显。煤炭工业增长景气大幅下降,有色金属工业增长景气也出现回落。中游投资品行业景气水平回落更为明显,且波动幅度大于上游产业。与上游和中游行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终消费品行业稳中趋升,生物制品的制造业、饮料工业、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等行业增长景气上升明显,凸显出了下游消费品行业在经济回落阶段的“稳定器”作用(表1)。

  表2行业效益状况分类

多数产业增长景气稳中趋降

  注:行业效益景气水平变化为<100、100-110、110-120、120-130,>130;变化趋势为小于-6、-6至-2、-2至2、2至6、大于6;单元格括号中的百分数为处于该行或该列行业数量,占月度报告跟踪的39个行业中的比例

  截至2005年年底,效益景气处于较好及以上水平的行业占40%,效益景气差的行业占18%,总体效益景气良好,但较2004年回落明显。从各行业效益变化趋势看,与去年同期相比,效益景气上升的行业与景气快速下降的行业均表现突出。其中,煤炭工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纺织业、造纸工业、橡胶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受国内外资源和市场价格趋高的影响,效益景气在高位继续上升,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耐火材料制品业效益景气甚至快速回升,成为其中的亮点行业。而石油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水泥制造业、钢铁工业、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受上游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和产能过剩程度加大的负面影响,效益景气出现明显下滑(表2)。

  表3 2005年行业增长、效益景气综合分类

多数产业增长景气稳中趋降

  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综合考虑增长景气和效益景气两方面因素,可以看出,多数上游能源原材料行业增长和效益景气表现良好,但都出现程度不同的回落态势,目前处于从周期顶部开始持续回落的阶段,其中,石化行业、电力行业回落趋势较为明显,耐火材料制品业、有色金属工业正处于周期的顶部趋于回落走势的区域。与此同时,汽车制造业、印刷业、电子计算机制造业、水泥制造业、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业等行业,或者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难以转嫁,或者依然面临消费的阶段性调整等原因,增长和效益景气表现较差,依然处于周期底部的回落或调整阶段。然而种种迹象表明,促使这些行业增速回升的力量正在调整积蓄,其增长潜力不容忽视。对大多数消费品行业,尤其是日用消费品行业来说,周期性特征不突出,总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表3)。

  主要行业运行态势分析与走势预测

  由于生产技术特征和市场需求特点不同,不同行业所表现的周期特征各不相同,在同一时期,不同行业所处的周期阶段也各不相同。据此,可以将行业划分为如下几个类别:

  第一类是汽车、计算机、通讯及相关设备制造等上一轮高增长的先导型行业及其相关产业。目前,这些行业景气已深度回落,并开始逐步走稳和积蓄回升动力(图2)。

  图2 部分先导行业效益景气图:

多数产业增长景气稳中趋降

  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2002年以来,消费升级带动汽车、房地产、电子计算机、通讯设施等耐用消费品行业及其相关行业出现爆发式增长,并带动国民经济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随着此后两年投资的迅速跟进,产能的逐步提高,这些行业的供给能力大为改善,而需求在相对集中释放后,进入调整回落阶段。日益增加的供给能力面对相对放缓的需求增长,加上上游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导致行业内企业竞争加剧,行业利润增长明显放慢。从2005年年底和2006年年初的情况看,这些态势还将有所延续,行业的收入和利润增长将进一步放缓。不过应看到,随着经济稳定增长,人均收入水平稳步提升,新增消费的潜力不断扩大,正在为这些行业的复苏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汽车行业,2006年前两个月的产销量分别达到105.1万辆和101.1万辆,同比增长42.3%和47.8%。乘用车产销77万辆和76万辆,同比增长了62.7%和67.6%。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增长也出现一定程度回升。可以预计,随着目前部分先导型行业内在增长动力不断加强,促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位稳定增长的力量也在逐步加强,并有可能在今后1到2年时间内,推动国民经济进入又一轮高速增长。

  第二类是煤、电、油、运等能源和基础工业部门,景气水平目前依然维持高位,短缺状况不断改善,但增长趋势有所放缓(图3)。

  图3 基础瓶颈行业效益景气图

多数产业增长景气稳中趋降

  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过去多年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经验表明,能源基础设施的相对短缺和建设滞后是导致经济大幅波动最为重要的原因。这一轮经济周期性波动中,这个问题依然突出。2005年,随着前期投入产能的逐步达产,短缺压力明显缓解,部分行业甚至出现产能过剩问题,从而导致生产和效益增速明显降低,并进入周期性的回落阶段。预测显示,2006年,我国电力、煤炭、成品油和钢铁等能源原材料工业的需求增长速度将在2005年回落的基础上有所放慢,但增速回落的幅度将明显降低。从周期性特征看,这类行业多数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周期性节奏,所以预计其增速在2007年将出现平稳或稳中趋升态势。

  第三类行业包括机械制造等中游制造业和化工、有色、钢铁等主要原材料行业。这些行业大多从2005年初开始出现程度不同的回落态势,目前仍处于周期性回落阶段的中期,趋降走势难以避免(图4)。先导型产业的前期回落的后向影响,投资增速的阶段性回落,以及出口增长的减慢是主要的原因。从图5上看,2005年大部分中游制造业效益景气表现出前低后高的走势,但总体低于2004年。从发展趋势看,尽管在国民经济增速的周期性放缓的大背景下,中游制造业部门作为顺周期行业,总体回落趋势在所难免,但长期来看,中游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发展仍有坚实的需求基础。预计2006年,中游制造业行业将在多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呈现逐步趋稳的增长态势,并可能在未来两年重新回升。

  图4 主要原材料行业效益景气图

多数产业增长景气稳中趋降

  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图5 中游制造业效益景气

多数产业增长景气稳中趋降

  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第四类是食品、纺织、医药、饮料等日用消费品行业,作为平稳经济的主要力量,其稳步回升趋势将得以继续。2005年,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内外需求的拉动,消费品行业总体保持了稳定的增长,纺织服装业等虽然受到国际市场的压力,效益景气仍连创新高,说明中国在该领域的比较优势突出。2006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消费品行业作为稳定经济增长、平抑经济波动的力量,其重要性将进一步提高(图6)。

  图6 最终消费品行业效益景气图

多数产业增长景气稳中趋降

  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各行业的产能利用水平等综合性指标分析

  工业固定资产是工业生产能力的基础,固定资产净值及其变化反映了工业生产能力的实际规模和变化,流动资金则反映了企业短期生产活动的规模变动。所以,通过单位固定资产所承载的流动资金量,可以基本反映工业生产能力发挥的水平,或者说反映工业生产能力利用率。图7以工业流动资金/固定资产余额,反映工业生产能力利用水平变化情况。

  图7 工业企业产能利用水平、成本传导能力走势图

多数产业增长景气稳中趋降

  由图可见,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工业各行业产能利用水平总体稳步增长,2004年甚至出现加速增长。进入2005年,工业产能力用率增长总体放慢,并于2005年下半年出现稳中趋降态势。与此同时,统计显示,2005年工业产成品库存率仍在逐步减少,产成品库存/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从2005年初的0.56下降为年末的0.53,应收账款比重也逐步降低,应收账款/销售收入由2004年12月份的1.24降为2005年末的1.14。多指标的综合变化显示,工业运行的总体效率在稳步提升。产能过剩的问题至少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并没有工业增长的总体状态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但是,多数工业行业的毛利率下降明显,主要原因一是要素成本逐步上升,二是2004年的比较技术较高所致,另外从宏观经济方面看,价格水平持续走低导致真实利率水平逐步提高,也对工业企业的效益增长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从具体指标的年度平均变化率(表4)来看(2005年平均值与2004年平均值比较):

  表4 2005年各行业产能利用率变化情况:

多数产业增长景气稳中趋降

  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2005年,大部分行业的平均产能利用水平仍在逐步提升。其中,主要的能源原材料行业,如石油加工业、煤炭工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包括钢铁工业的产能利用率均在稳步提高。只有不到1/3的行业,产能利用水平出现下降。另外,大部分行业产成品库存持续减少,只有12.8%的行业库存呈增长态势。综合考察2005年各行业其它指标可以看出,库存下降、产能利用上升、应收账款比重下降及毛利率水平相对稳定的行业有: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印刷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不含汽车)、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家用电器制造业、煤气生产供应业、自来水生产供应业、饮料工业、纺织业、有色金属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这些行业综合效益指标的转好将有助于行业继续稳定既有走势,同时也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