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朱富强:不是产权不清晰 而是监管不到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8日 15:55 大洋网-广州日报

  来源: 广州日报

  产权学派观点在中国片面应用的结果使得整个体制变成只有权利而没有责任,任何职位都成了一个寻租的舞台,MBO实行的结果更是财富的急速转移。

  朱富强

  现代的经济学家都知道并喜欢运用“产权”一词,并激励鼓吹产权明晰,似乎产权明晰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且又想当然地把产权明晰等同于产权私有。但问题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明白“产权”的真正含义?实际上,产权反映了物之属性在人之间的界定,而物之属性丰度无法完全测度,因而产权根本上是无法界定清晰的,因而产权仅仅反映了某些属性的界定。相对物的使用效率而言,产权安排仅仅体现了一组激励和约束关系,这种激励和约束关系的贯彻必须由一套相应的执行机制来保障。事实上,我们传统的国有产权规定国有财产属于全体国民所有,而国民委托相关政府进行管理,从理论上看,产权非常清晰;但问题是,有什么样的机制来保障国民的利益,来监督这些并非由全民直接聘用的企业经理不会损公肥私?可见,产权安排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方面:责权界定和相应的实施机制,或者直接说,产权功能包含了激励和监督两个方面。显然,对一个有效产权而言,激励和监督是不可分的,其中,监督又是根本性的,它是激励的前提和基础;实际上,产权结构实质上就是一种治理机制,是为更好地利用资源的一种关于权利和义务的安排。

  当然,当前西方学术界之所以主要关注激励机制的设计,就在于欧美国家在长期的市场演化构成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监督体系。例如,在美国,除了对公司信息披露有很高的要求外,资本市场成千上万的投资者,尤其是大投资者,以及

证券公司的分析师为了猎取最新的公司信息,为投资者提供最佳服务,都在睁大眼睛注视着公司的一举一动;这些证券分析师对公司的过去与现在了如指掌,他们不仅分析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重大行为,而且,通过定期参观企业、访问企业高级经理猎取第一手资料,这些都间接地对公司起到监督作用。此外,还存在一大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以及具有强烈监督意愿的董事会;这些内外机构都是西方社会整个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见,即使在发达国家,除了利润考核等事后指标外,也有一整套的事前监督经营行为的内部管理机制,以防止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如经营者进行高风险的投资以及对资产进行掠夺性转移。即使如此,西方社会迄今也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激励体系,

股票期权激励也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期望效果,安然事件表明美国的认股权正在变为经理滥用权力和经理侵蚀公司财富的象征。事实上,这种认股权的制度安排预示着公司经理可能在短短数年时间内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因此,公司经理达到这个目的的途径就是不择手段地抬高股价,甚至以非法手段如造假账等来操纵公司股价。例如,美国环球公司创办人在1998年和1999年行使认股权,赚了7亿多美元,随之在洛杉矶购买了一幢9000万美元的
豪宅
,而现在环球公司却正在申请破产。

  然而,当前的西方学术界集中于激励机制研究的倾向却似乎误导了我国的理论和实践,产权学派观点在中国片面应用的结果使得整个体制变成只有权利而没有责任,任何职位都成了一个寻租的舞台,MBO实行的结果更是财富的急速转移。实际上,公司形成有效治理结构的关键就是通过竞争实现公司的间接控制和外部治理,这就是市场规则的建设,而公司的直接控制和内部控制结构往往是市场衍生的制度安排。但是,我国市场经济已经搞了四分之一世纪,无论是公司内部还是外部都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监督机制;显然,我国目前连基本的监督体制都不健全,何来奢谈完善的激励机制?因此,笔者以为,当前我国产权的改革不在于重新洗牌,更重要的是形成一套有效的保障机制。(作者是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教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