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企业大小环境之辨:不能做政府的附属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 03:03 第一财经日报

  官员出身、执掌国企多年,张林俭一点也不落伍,对时髦而神秘的投行业务同样注目总有几个项目捏在掌内转,这是做投行的本色。干了这单不错的买卖,张林俭又看上了赢利强的另外两个产业项目

  本报记者 袁飞 发自上海

  虽然外部环境不是很好,但为集团下属企业创造一个尽可能好的小环境一直是张林俭多年来的手法,他一再强调不能把企业当成政府的附属物。“我把他们当成我的企业,不能说企业是政府的,谁家的孩子谁家牵,把很多政府的想法强加给企业,过多的行政干预,这样是不行的。”张林俭感叹道。做企业真老板

  “劳动力不能自由流通是市场化一个软肋,很多企业主管都向我反映人多了,我说把多了的人给我。”张林俭一再这么要求,不能把企业做死了,十几年来最重要的就是这一条。“否则丧葬费都没有人出啊,很多企业死了,丧葬费得好几千万,甚至上亿,因为没有钱料理后事,所以很多企业死都死不了。”为此,张林俭最早提出了失业保障、

医疗保险方案变企业承担为社会承担。

  对这场宏大的市场变革,以上海滩思想型企业家著称的张林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市场经济解决两个根本问题,资本结构的市场化和管理结构的市场化,这就解决了经济合理化、组织结构合理化的问题。“我向中央提出,要先解决合理化问题,国资才能有效地有进有退,否则整天瞎起哄。”为此,张林俭没有少跟国资委官员争辩。“后来还是他们接受了我的观点。”

  “国资跟其他资本最大区别就是从出生起就不能找到直接利益人,都是代理人,代理链条太长,我们都是‘假老板’,但要当成‘真老板’来做,就是要摆正位置。”这是张林俭一向的态度。

  正是把“假老板”当“真老板”来做,张林俭在十多年的老板生涯中,兢兢业业,把仪电集团当成自己的产业来殚精竭虑,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从管理体系、控股公司拆并入手,甚至把只有100人的集团公司总部都变成一个赢利的“头脑”。“我们不像有的集团公司把总部变成一个行政管理机构,不赚钱,我们的总部却是赚钱的,尽管我们只有100人。”

  在这个进程中,张林俭依然坚持着已经开始快十年的投资大退却战略。

  2005年底,张林俭坚决地与世界五百强企业——金都陶瓷解除婚约,双方合作的上海金都陶瓷从90%的股份到65%再到10%,最后全身而退,“让他们去赢利吧,反正我们也拿不到利润了。”张林俭觉得并不可惜。

  现在,张林俭正在考虑的一家是兴亚,这家做电子元件的日本企业,已经退了好几次,现在还有百分之十几的股份。去年与

莱卡光学也分道扬镳,现在正在考虑退出做心理切片这块业务。目前仪电集团总部还有5家合资公司,没有找到买家,“找到了就卖掉”,下属的子公司还有十余家,“能退的都退,特别好的保留一两家,我们打算剩下四家,安杰仑、飞利浦亚明等,这些是最好的合作伙伴和朋友、老师。”张林俭还是打算要给自己十余年的历史留点记忆。执掌国企多年渐显“投行本色”眼下,张林俭带领仪电集团朝三个方向迈进。

  首先是投资业务,进行股权经营,把股权资本化、然后证券化,关掉不好的企业,卖掉一般的,把最好的卖给上市公司,“股权证券化了,就能进退自如,不断提高企业潜在价值”。

  进军不动产行业,仪电集团公司总部就掌握100多万平方米的房产,卖了60万,开发新的房产。在黄浦江边拿到20多亩地,开发4万多平方米的商务楼,再建20个商务区,“我们在漕河泾已经有4个商务区,共占地500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几年后,我们的房租将达到5个亿,截至目前最多时每年房租是1.7亿元,卖了那么多,现在还有1个亿。明年又要回到1.7亿。当房租租金利润达到两三个亿时,我就考虑发行不动产基金,用几十亿的基金来搞不动产,用金融方式搞不动产。我们已经在为这个基金做准备了。”

  官员出身、执掌国企多年,张林俭一点也不落伍,对时髦而神秘的投行业务同样注目,大举进军投资银行业务是仪电集团第三块主业,为此还专设了资产管理部。事实上,仪电集团在张林俭的领导下一直就有投行业务,“以前只是做集团内部的,把我们的下属企业改造好卖给我们的上市公司,像贝岭股份就是一个典型的个案,它原先属于我们一家工厂所有,我们通过债转股把它买了过来,就是这样一买一卖,仪电集团的账户上增加了8个亿。而这只用了3年时间。”

  从内转外,张林俭把投资银行业务路线绘得更长。进行产业和资源类投资,是张林俭投行战略的重点。近日,集团公司在陕西签下了一个肥单,垫付1000万元现金就拿下了一个钛矿的控制权,“这个矿表面开采可以达6个亿,深度开采能挖出几十个亿,我们一分钱没有出就拿到了参股权和运营权,因为原来老板没有资金搞不下去了,我们垫的1000万元现金有抵押的,其实我们一分钱没有拿。”张林俭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之作。

  对这种被人诽之为“乘人之危”或誉之为“雪中送炭”的投行行为,张林俭作为一个成功商人已经是深谙其中玄奥。

  总有几个项目捏在掌内转,这是做投行的本色,干了这单不错的买卖,张林俭又看上了赢利强的另外两个产业项目:照相纸生产和汽车传感器项目,同样是对方处于举步维艰的困境,该出手时毫不含糊。“投资一定要冷静,感情不能代替理智”,张林俭似乎时刻都是这样叮嘱自己。

    相关文章:

    上海仪电操盘手张林俭:与外资狼群十年腾挪术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