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国有企业改革比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3日 10:48 上海国资 | |
中俄两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改革路径,因而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周放生/文 在计划经济模式下,中国和前苏联的国有企业有很多相似之处:上世纪中国改革开放大政方针的确立,中国经济开始逐步由计划向市场转轨,大批国有企业进行了渐近式改革并不 总体而言,国有企业改革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企业经营方式的市场化;二是企业制度体制的市场化。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市场才会发挥其配置资源的功能,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的企业,就必然要适应市场经济规律,使其经营方式市场化。企业经营方式的市场化营造了企业经营发展的市场环境,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光有市场环境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配套的参与主体(企业)本身的制度体制市场化与之相适应,才能真正发挥市场、企业两方面的作用,促进经济优化发展。 由于中俄两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改革路径,因而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俄罗斯的国有企业先推进私有化,即企业制度体制的市场化。俄罗斯通过 证券私有化和货币私有化实现了大部分国有的私有化,但同一时期俄罗斯国家的市场环境并未形成,已被私有化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技术、组织和管理没有随之而改变。而中国的国有企业在政府推动下进行了放权让利、企业承包、落实经营经营自主权等多种经营方式的市场化。这个过程大约20年,在市场环境比较成熟之后,中国国有企业才开始逐渐推进制度、体制市场化,即产权制度改革,并以混合所有制为主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从哲学的角度上分析,一个事物的变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同样对于国有企业改革来说,首先要改变外部环境,再改变内部制度,此时市场环境则与企业内部制度才会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作用。 圣彼得堡市城市客车制造厂,是前苏联最大的客车制造厂,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曾援建过中国的客车制造厂,如今圣彼得堡市城市客车制造厂已被私有化,其股权结构为圣彼得堡市政府和联邦政府持20%股权,企业经营者持有15%股权,职工持有30%股权,其他投资者持有35%股权。 2004年我有机会参观了这个客车制造厂,由于我曾经从事过汽车制造行业,实事求是地说,我感觉现今的圣彼得堡市城市客车制造厂的产品水平、装备水平、工艺水平、管理水平与我们中国同类企业相比要落后10年以上。当然这只是一个案例,但已可说明一定问题。 一个综合实力曾经远远超过我们并帮助过我们的大型企业,在经历若干年的改革之后却被我们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原因是什么?究其原因就是由于两国国有企业改革所选择的路径不同,最后导致企业的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以及核心竞争能力截然不同,值得深思。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