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由带血的善款想到肖申克的救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 09:31 中国经济时报

  ■单士兵

  “这些善款本身就不干净,都是带血的。重要的是,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去唤醒社会的良知。”这是一个化名叫做“李存田”的张医生所说的话。整整3年,他不愿暴露真实身份,把收受医药回扣的钱每个月都寄给了安徽省妇联儿童部寄去捐款,少则数百,多则数千,捐助贫困失学儿童近百名,金额达4万多元。(据1月19日《第一财经日报》)

  这些年,张医生把自己单位触目惊心的医药回扣情况,不断写成材料的投诉、举报,招致从领导、医生到药商的痛恨,在单位他被骂为“叛徒”,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巨大压力,处境越发险恶。他说,他收取回扣,就是为了收集证据,证明他所在医院的问题。而这些回扣,就是他所说的“带血的善款”。

  “带血的善款”在我的心灵掀起了无限感动的波涛。在无数老百姓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今天,在医疗卫生机构已经成为“腐败重灾区”的今天,这些“带血的善款”就像是黝黑的夜晚里渗出的一丝光亮,让我们看到医疗卫生这个“系统内”、“体制内”自我觉醒的可贵。而这样的光亮产生的希望与价值,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之所以如此看重“带血的善款”的价值,是因为我始终觉得,某一个行业、系统和领域内出现种种污垢和肮脏现象,尽管离不开外部力量的解剖与疗治,但同时,更离不开内部的自醒和自救。毕竟,这些行业、系统和领域出了问题,有外部环境侵染的原因,同时也有内部“自我腐烂”的原因。现在,许多医疗卫生机构之“出了问题”,原因也不例外。这自然需要来自这个系统内部的自我“救赎”。

  这里,我用了“救赎”这样的两个字,是因为我同时想到了一部极其著名的美国经典电影,这部影片的名字叫做《肖申克的救赎》。剧情讲述的是一个叫安迪的银行家,被当作杀害妻子与情夫的凶手送上法庭,误判为无期徒刑,送进了固若金汤的监狱。在狱中,安迪获知了典狱长贪污、受贿的内幕。典狱长决意不再让安迪重返人间。面对狱中腐败,安迪只有越狱才能讨回清白,找到生路。他的才能、智力和人格魅力使他赢得了狱友帮助,终于越狱成功。翌日典狱长收到安迪投寄的典狱长的罪证之后,畏罪自杀。安迪也因此重获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揭露美国司法黑幕的巨片,是一幅用友谊和希望描绘的生命画卷,是一部寓含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尽管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美好的预期,然而,我们又很容易处于影片中那种肖申克的体制控制之下,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人已经离不开了“体制化生存”了。肖申克的救赎,实际上就是意味着只有打破旧的体制苑囿,才能重新摆脱罪恶,拥有自由和正义。

  从美国司法腐败的黑幕,到今医药回扣的黑洞,《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安迪,和那个捐出“带血的善款”的张医生一样,都集不幸、坚忍、智慧于一身。所以,我以为,那位张医生捐出“带血的善款”,就是在当前医疗卫生体制存在严重弊端的现实背景下,来为那些随波逐流能混则混的“医疗体制内的人”注入一剂清醒剂,引领更多的力量来拥抱这个体制外的世界。同时,他的举动,也必然催发更多的“外部力量”关注这个医疗系统这个可怕的“病躯”,最终为打破旧的落后的体制桎梏形成内外合力。

  “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但并非受惩罚才后悔。我回首前尘往事,那个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谈谈,我试图讲道理,让他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是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说的,而今天,捐出“带血的善款”的张医生用行动为之作了注脚。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