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国有商业银行整体嬗变(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 19:02 中国经济时报

  公司治理改革成为重点

  公司治理改革继续成为2005年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主要内容,规范公司治理架构、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强化风险管理、重塑业务流程则成为公司治理改革涉及的关键问题。

  构建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是公司治理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工、中、建行已经构建了较
为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完成了公司章程、“三会”议事规则、董事会所属专业委员会议事规则、运作机制等文件的起草、表决和报批工作,上述文件已正式生效。三行还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行公司治理文件的要求,设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三行董事会下属各专业委员会的设置也已完成,虽然名称有别,但专业委员会覆盖的领域基本包括战略发展、审计稽核、风险管理、人事薪酬、关联交易等几大领域。

  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是公司治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了确保董事会决策的独立性,三行均按规定,聘请了国内外知名人士作为独立董事。工商银行的三名独立董事分别为原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前高盛

证券总裁兼执行长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以及现任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系教授钱颖一。建行的独立董事是日本著名银行家八城政基先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主任宋逢明教授以及原香港会计师协会主席谢孝衍先生。中行的三位独立董事分别来自加拿大、伦敦、香港,分别负责风险政策委员会、关联交易委员会、内部
审计
委员会主席的职务。

  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成为规范治理的重要目标。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开始着手确定全行的风险偏好和风险管理战略,提高持久的风险掌控能力。首先,各行均开始从集团层面推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即以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为最高决策机构,以集团风险管理部门为牵头组织部门,包括海内外分行垂直式的直接管理、集团职能部门式的窗口管理以及有关附属机构董事会式的参与管理,负责全行风险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其次,各行不断增强内控部门的独立性,打通内控部门直接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长和监事会报告的直接通道,设计、构建完善有效的内部审计架构。最后,各行均全力加快实施整体、全程和量化的全面风险控制,建立覆盖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的风险评估、监测及拨备计提制度与体系,努力培育科学、审慎、全面的风险管理文化,不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加快组织机构扁平化、业务流程合理化改造是提高治理效率的重要举措。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正致力于实施扁平化的垂直管理模式,整合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优化机构设置和网点布局,搭建“垂直管理为主,横向管理为辅”的组织结构。具体方式是按照客户类型与需要设置几大总部,分属前中后台,前中后台相互分离、彼此制衡,几大总部对各自业务条线的成本、收益进行独立核算。这些改革目前虽处在审慎论证和试点阶段,但已端倪初现,前景清晰。

  引资争论举国瞩目

  国有商业银行在股份制改造中是否需要引资、引资价格是否合理、是否会影响国家金融安全,成为2005年中国金融界争议最大的热点问题,成为举国关注的重要争论。

  2005年年中,一篇题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金融版图告急”的文章在网络盛传,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这篇文章针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中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得失,提出一系列疑问。譬如:国有银行应当引进外资,还是引进民营资本?国有银行是否有必要引进外资?引资价格是否合理?国有银行股权是否被贱卖?引进外资是否影响国家金融安全?该文甚至设想“把交通银行、中国银行托管给招商银行的管理团队,也许是一个成本和代价最小的改革。

  面对这些疑问与争论,一系列严肃的研究作品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专家们较为一致的意见是: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新时期我国银行业改革中具有开拓性意义的重要举措。在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过程中要严格流程、把握原则、审慎论证,但不宜用激情压过理性,用理想主义的论调否定、怀疑引资成效。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国有银行在境内外市场成功IPO的关键性举措之一。战略投资者通过尽职调查,充分了解国有银行的经营状况、投资价值及潜在风险,增强了国有银行的市场透明度及公信力,无形中将为国有银行境外上市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建设性策略。公司治理改革的推动需要建立多元股权平衡制约的公司治理架构,如建设银行就引入了宝钢、长江电力等发起人股东。如果法律允许国有商业银行交叉持股,可能会带来关联交易等一系列新问题,引进境外金融机构投资者就成为推动国有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现实选择。

  境外战略投资者有利于提升中外资银行的业务合作水平,担心引资影响国家经济安全是不必要的,全球化和本土化要相结合、相推动。引进外资有助于了解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的惯例,为自己“走出去”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提高引资成效是引进战略投资者时面临的重要问题,要解决引资后的利益机制协调问题,提高业务合作水平,并有效贯彻“竞争回避”原则。目前引进民营资本的渠道是畅通的,民营资本可以在引进发起人股东时进入,也可在首次公开发行时投资入股,不存在所有制歧视。

  整体看,2005年的引资争论既有积极意义,又有负面的声音;既有理性的论证,也有简单化、情绪化的宣泄。但是整体上看,仍然是争论各方共同推重的态度。更为审慎、全面地思考引资得失、着眼于扩大引资成效、更为自信地评估国有商业银行的投资价值,则是这场争论中的显著的共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