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要有人文情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 09:26 人民网-华南新闻 | |||||||||
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后,人本身的全面发展将成为焦点,专家认为 本报讯 日前一个关于“政府转型与社会再分配”的国际论坛在海口召开。来自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挪威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瑞典斯德哥尔摩转轨经济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专家,着重讨论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社会再分配、社会再分配中政府作用等议题。
改革开放27年来,中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均GDP翻了两番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够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比较明显,我国相当一部分群体收入很低,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认为,从初步小康向全面小康社会转变发展的过程中,公共政策要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要更加注重人文关怀。 不少专家都认为,目前,我国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1000美元,人本身的全面发展越来越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焦点问题,而且当下的国际竞争主要是人的竞争,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标志,这不能不在公共政策中得到反映,公共政策因此必须富有人文情怀,必须从注重物质资本的投入转向注重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注重人力资本的经济社会价值的最大实现。改革是为了发展,发展要以人为本,从“政治人”到“经济人”,再到“社会人”、“全面发展的人”,要让全国人民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政府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公共服务上,以公共服务为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只有这样,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领域的矛盾才能得到及时和有效的解决,不致积重难返。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认为,要解决社会再分配问题,首先要从人的发展最基本的问题出发,寻求改革的突破口。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使他们业有所就、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吴刚 郭枫焰) 《华南新闻》 (2005年12月12日 第二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