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张志雄:泡沬崩溃是没有摩擦力的结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 09:16 新浪财经

  

张志雄:泡沬崩溃是没有摩擦力的结果

新浪专栏作者张志雄。(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张志雄,新浪专栏作者,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MBA。1991年进入上海证券交易所,曾任《上海证券报》社编委、专题部主任;华夏证券研究所副所长;上海电视台新闻财经频道副总监和《财经时报》副总编。2002年春,参于创办《Value》《科学与财富》,提倡“价值投资,精明投资”,并任主编。

  12月12日-12月16日,新浪财经把一周的时间留给张志雄。----编者按

               泡沬崩溃是没有摩擦力的结果     12月12日  星期一

  文/张志雄

  

上海楼市泡沬的伤害性已经显现。我这儿说的不是财富缩水,目前楼市平均价格大约下跌了20%,只是让房产持有人感到不舒服,还没有到“肉痛”的地步(也许2006年下半年才是上海等楼市泡沬严重地区的房产投资人真正有所恐惧的时候)。而现今的伤害已体现在房地产从业人员的心态上。

  我有个朋友开了家公关公司,最近陆续招了三个从房地产行业中离开的女性,两个是房地产经纪公司人员,一个来自主要从事房地产业务的担保公司。她们离职的原因都是预感上海房地产将严重萧条,主动离职或被动解职的。她们都不从事销售工作,做的是后台的统计、行政、培训等后台客服工作,正巧与我朋友想招聘的岗位相符。经面试,他觉得三人的应对和素质都不错,便陆续招了进来。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有两个女生工作了二、三天后离开了,还有一个也仅坚持了10天。

  出了什么事?我那位朋友开的薪水并不低,客服工作岗位的要求就是仔细和认真,并没有对外销售的指标和压力。她们又有三年乃至五年的工作经验,不至于感到困难吧。而且员工离职若对公司方方面面有什么看法,一般也会婉言相告,而她们却个个面有难色,似有愧意,匆匆离去。

  我朋友越想越不是滋味,莫非公司出了什么大问题,自己却视而不见?第二天,他破天荒地请第三个离职女姓一起喝杯咖啡,请她对公司提些意见。她一阵犹豫后,终于告诉他说:“其实你们公司气氛不错,员工也有团队精神,我很想留下来。可我不知怎的,总是觉得跟不上节奏,和你们员工相比,有种挫败感。”

  “任何想生存且长期发展的公司的员工都应该具备严肃紧张的节奏啊,难道你原来的公司不这样吗?”

  “我三年前进入这家担保公司时,它什么业务都做。后来上海楼市起来了,公司就只做房产担保了。那时候钱太好赚了,甚至可以诈骗客户,大家用不着努力。可惜现在上海房产一萧条,房产担保业务没事了,原来的其他业务也荒疏了,员工们只能作鸟兽散。”

  我朋友明白过来了,因为他也经历过这种“泡沬幻灭后遗症”。他在1993年就进入券商行当,做过营业部总经理,当时至少过手上亿的资金。后来股市泡沬破裂,券商成了“高危”行业,他也只能外出谋生。但刚离开证券公司时,他什么实事都不愿干,因为与股市中的“快钱”、“容易钱”相比,其他实业都太辛苦,钱来得太慢。他这样折腾了几年,终于平息了心中的泡沬沸腾,安心地开家小公司,靠自己每天的勤奋与汗水,去挣一分一厘。

  他知道自己是幸运的,因为他的许多朋友和客户就此沉沦下去了。

  我朋友与那女生喝完咖啡后,赶紧打电话给我,谈起当年我曾写过的那篇《放量》,说是现在房地产中人也要经历“放量”后的痛苦乃至幻灭了。

  《放量》那篇文章是在1998年写的,虽然是针对君安事变有感而发,却在业内和业外影响颇大。不过,我告诉那位朋友,经过这么多年的苦苦反思,我找到了比“放量”更为形象而又深刻的比喻来描述泡沬崩溃后的人生与社会状态,那就是“没有摩擦力的世界”。

  这个概念来自于当年香港百富勤的一位高管。香港百富勤大中华投行业务在20世纪90年代的风头盖过了英美大行,殊为难得。我们的商务部长薄熙来曾谈到中国人要用上亿件服装换来一架欧美客机,但欧美还有比客机等高科技更厉害的产品,那就是包括投行在内的金融财技。以华人团队为主的香港百富勤在亚洲金融风暴中遇难后,我与公司的一位高管聊天时,他把公司破产归咎于“没有摩擦力,飞出去了”。他一边反复说着,还边用手比划着,很生动。可老实说,我当时不解其意,只是顽皮地记住了他谢了顶的头颅,琢磨着是不是缺了摩擦力,所以他的头发也飞出去了。

  直到五年后,我才明白了这位高管的感慨。2003年春节,我和妻子到韩国济洲岛自助游,在机场上租了一辆红色的现代跑车环岛旅游。临行之前,租车行的韩国人指着地图演示,指示我们仅能在沿海公路驾车,严禁驶入林中道路,因为那儿阳光不够,雪水还未融化。我们前两天还谨慎驾驶在沿海公路上,但到了第三天,有点得意忘形,擅作主张,想从森林公路抄近路回宾馆。进入林中不久,便见一斜坡,到处是雪水,前面的车子像乌龟似地缓缓下行。我见状也让车子自由滑行,但驶到半中间,下意识地踏了一下刹车板。这时车子突然横了过来,慢慢向路旁滑去,我傻了,拼命踩刹车,可是车子并不听使唤,仍缓缓地移动,我至今仍记得当时的场面,真像一场噩梦,车子的动作很慢很慢,我们两人在车子里只能听天由命。最后,车子终于在山坡边的雪地里停了下来,我们从车窗里望着陡坡,好久才反应过来,车子是由于缺少摩擦力,打滑了。

  没有摩擦力,飞出去了。我那天并没有踩油门,仅仅是因为下坡的动力,在摩擦力很小的情况下,就滑出去了。若开得快,一定飞出山道,翻下山去。

  不管是自然还是社会,到处阻力重重,我们尽一切可能减少摩擦,但没想到,当摩擦力过分减少时,我们飞出去了。

  根据这个道理,我判断中国的下一个泡沬破裂点可能是在艺术品市场。

  一个月前,我参加一位朋友的艺术展。中午大家吃饭,同桌有几位艺术市场中人侃侃而谈,我见他们过于乐观,便问道:

  “你们觉得像黄胄的作品要三五百万元,合不合理?”

  一位中年艺术家反问道:

  “你是认为黄胄的画是太便宜了,还是太贵了?”

  “我不是很清楚啊”

  “那我告诉你,黄胄的画太便宜了,往后还会一路上涨。”

  “能不能告诉我你们对艺术品市场这么乐观的理由?”

  于是,他们说了一大堆的理由,大致如下:第一,中国艺术品市场目前年成交金额只有50亿,还没有上海股市一天的成交量大;第二,中国的人口有十几亿,只要里面的10%人来投资,未来的潜力有多大?第三,这十多年来,你只要买入艺术品,就一定能赚钱;第四,中国艺术品的价格相比欧美艺术品还有一段距离。

  看来,他们把我当外行来启蒙了。我回答道:

  “你们这些看法与一年前上海楼市的乐观派观点惊人地相似,但站不住脚。我本人在1994年就进入艺术市场,也有这方面的著述。具体分析,第一,艺术品的成交金额当然不能与股市比,全世界皆然,股市背后代表的是众多的上市公司,即使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也许比一个小公司的市值来得大,但怎能与大公司相比?第二,艺术品投资永远是少数人的事情,中国人口有10多亿,可若有一千多万人从事这方面投资,已是奇迹了,它不能和房子与股市相比;第三,我相信中国优秀的艺术家绝不逊色于西方艺术家,可至少在十年内,我们不会有像梵高的天价作品出现。艺术品市场有它的历史积累,绝不会大跃进。

  “相反,我要提出一些悲观的看法。艺术品市场、

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是公认的三大投机市场,也是最容易产生资产泡沬化的地方。最典型的例子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日本,三大市场几乎同时泡沬破裂。现在,中国人从“全民炒股”而“全民炒房”而“全民炒画”,只要看看现在,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这么多的拍卖行,就知道国内艺术品市场多么火热。艺术品泡沬的另两大特征是:拍品供不应求,不管是真的假的,什么都可以拍出去,价值和价格已毫无关系;庄家横行,与拍卖行联手,或自己就是拍卖行,囤积居奇,制造价格,引诱别人跟风,然后出货。比股市庄家可怕的是,艺术品庄家创造价格的成本极低。股市是个集中交易的场所,庄家买卖股票要佣金,更要承接因高价而抛出的股票,所以股市庄家要把股价做高,难度不小。而艺术品并不是个全国性的集中交易市场,而且可以控制一些拍卖行,不付或少付佣金,所以价格可以轻易地对倒上去。问题是,高价总有一个尽头,最终会让一部分聪明人先行离开艺术品市场,然后市场就会慢慢崩溃。各位记住,今天的艺术品市场比股市更为可怕,因为艺术市场操纵者比股市庄家更为方便,这就意味着市场更没有摩擦力,所以会飞出去更远。好自为之吧。”

  没有摩擦力的世界是噩梦,不管是国家,公司还是个人,谁碰上都一样。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