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解决安全生产问题需系统性思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1日 14:43 《财经时报》

  国内的矿难几乎成了一个“癌症”。仅在12月,就有三起重大矿难。 2日凌晨6点,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县阿嘎乡仲河煤矿发生瓦斯爆炸,16名矿工遇难。2日23时,河南省新安县石寺镇寺沟煤矿发生透水事故,42人下落不明。而刚刚发生的河北省唐山市刘官屯煤矿爆炸事故,死亡人数已达到74人,目前仍有32人下落不明。

  在中央三令五申之下,各地的矿难仍在频发不断。目前看来,国家在努力减轻煤炭
矿难问题的同时,应该从更广阔的背景来看待这个问题。在煤炭生产的安全问题背后,实际上存在着复杂的工业发展阶段问题,存在着与发达国家技术、人文和管理上的巨大差距。

  从历史的角度看,西方国家先后完成了三次

能源变革,先是实现了“煤代柴”,然后又实现了“油代煤”,最后又走向了多元化能源。西方国家完成这种能源变革所用的时间,从1760年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的90年代为止,总共用了230年的时间。

  在中国,煤炭的开采历史虽然很长,但从能源的高需求时期开始计算,我们其实仅仅经过了一、二十年的时间,这不是简单的时间差距,这意味着我们有大量复杂的问题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得到妥善的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就矿难问题来就事论事,显然不是上策,反复出现的矿难,早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看,我们最需要的实际是一种系统型思维,是一种能够从战略高度实现全面解决的方案。

  全面的方案是系统性的方案,这种方案必然会涉及到法律、财税、金融、信息和宣传等各个方面,涉及到的部门也会有能源部门、环保部门、财政部门、金融部门、税收部门和宣传部门,这些部门如果继续条块分割,互不支持,那么将很难很好地解决矿难问题。

  上海支柱产业五年一大变

  各地政府的“十一五”规划陆续披露,比较其中的支柱产业的变化,可以看出区域经济的发展轨迹,以及地方政府的发展思路。以上海为例,近期广泛传播的消息是,一度拉动上海经济飞速增长的房地产业,已经基本被确定不再是“十一五”规划的支柱产业,“取而代之的将是航天及海洋业”。与此相比,5年前,上海市的“十五”计划首次将房地产业与信息、金融、商贸、汽车、成套设备一起定位为六大支柱产业;现代物流业在“十五”计划中被确定为“四大新兴产业”之一。而在“九五”期间,上海市的六大支柱产业分别为汽车制造、通信设备、成套设备、石油化工、钢铁和家电。从近三个五年计划来看,上海的支柱产业基本是五年一大变。在一定程度上,这显示了上海对于战略发展方向认识上的摇摆。此外,上海在“十一五”规划中对房地产业进行低调处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房地产增长过快,成为本轮宏观调控的主要着眼点。不过,从上海房地产市场的规模来看,上海已经过了快速扩张期,今后将进入如何理顺市场的“成熟期”。所谓“房地产业将因此退出历史舞台”的说法,更是不切实际。

  广东老板为什么不愿搞产业升级?

  “广东老板”一直是中国企业家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在全国都讲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的时候,他们似乎并不尽心把企业做大做强,明显表现出缺乏产业升级动力的迹象。近日,一名在广东“有头有脸”的老板分析,“缺乏安全感,我心里没底,所以,不想做这些长线的投入!”“营销升级”的效益很快就能看到,但技术升级意味着大笔的研发投入,是否能见效却很难说。如果说这是近忧,那“怕死”则是这位老板的远虑。“赚这么多钱干吗?10亿和100亿,对我来说有什么区别?企业还要大规模扩张吗?”现在,在珠三角不少老板们的茶桌上,这样的感慨已经颇为流行。20多年来埋头赚钱、不问时事的风气悄然生变,在社会的转型中,身价不菲的老板们在“劫杀”和“仇富”的舆论中不再动力十足,或者小心翼翼地守着自己的产业,或者干脆移民国外,“希望子女安身立命于更安逸和健康的国家”。当掌握着大量社会财富的群体,失去发展动力,由于担心自己的命运而开始动摇时,产业升级便成了政府部门自弹自唱的游戏,社会转型的艰难便可想而知。

  直销灰色空间加大

  《直销管理条例》日前正式实施,但直销巨头为保障合法的市场倍增效果,正在曲线回避

直销法规的严厉监管。目前多数推销员就是店主以前所拥有的多层次直销团队的成员,团队也依然以多层次形式存在。所谓的“以网养店、以店护网”也就是依靠连锁店铺来保护隐藏在后面违规操作的多层次直销团队。

  没有采取开店的做法的企业也会在价格上做“手脚”。一种方法是制定双重的价格体系,一种是对外公开的奖金不超过30%,另一种则是浮动的奖金,实际上这部分只有内部人才知道。另一种方法是靠巧立名目设立很多奖励项目,向经销商转移利润。(贺军)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