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绝不屈服于与公众的距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7日 14:49 《财经时报》

  残雪的创作从开始到现在,没有任何妥协。她的低调则在其作品之外为自己平添一份神秘。近日,这位神秘的女作家接受了《财经时报》的采访,残雪稍带口音的普通话透露出自信和热情,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视角

  □ 本报记者 杨时旸

  残雪打破不再写长篇的诺言,新近推出了一部新的长篇小说《最后的情人》。小说的风格仍然坚守“纯文学”立场和她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与她以前的作品相比,《最后的情人》有一个大众化的名字,但她的精神气质却仍然如谜语一样。

  可能是因为残雪在中国文学界始终是一个“异类”,她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手法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她的作品一方面被誉为中国先锋派写作的代表,另一方面又被许多批评家指为晦涩难懂和不考虑读者的典型。而面对如此相悖的两种评论,她却依然故我。

  从一个裁缝变成一位作家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残雪刚刚从一个裁缝变成一位作家,她独树一帜的创作方式一下子震惊了中国文坛。一时间,她的作品《山上的小屋》等被批评家惊呼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派作品”,她作品中的不知来自何处的怪诞,偏执甚至阴暗的气质又使那些批评家感到不知所措。

  残雪以独特的气质为中国文学拓展了更宽广的道路,而她的新作《最后的情人》仍然延续着以往的“残雪”风格。扑朔迷离的叙述层次,如在梦境的人物活动,以及她一直关注的对“精神本质”的探讨。人们当初看到她新作书名时产生的“残雪向大众妥协”的猜疑,现在被她的作品一扫而光。

  残雪在1979年有了孩子后便一直失业在家,她希望重新寻找一个职业,让她摆脱可怕的人际关系,有一阵她甚至想到省政协去烧开水或者勤杂工。那时的残雪一直处于寻找的状态,所以她最初的作品中也夹杂着一些难以摆脱的“人间烟火”味道。

  后来由于作品的逐渐发表,她的朋友何立伟直接把她带到市委书记家,满足了她当一个专业作家的梦想。那一段时间,残雪感觉好像找到了一个真正自由的空间,这时的作品更加纯粹。

  但是后来残雪发现,所谓的专业作家除了要进行创作之外,还要参加政治学习以及下乡搞“社教”,复杂的人际关系使残雪感到非常不适应。而对于人际关系的微妙探讨,也一直是残雪的创作核心之一。《最后的情人》应该也是这种思考的结果。

  有人说,残雪的作品刚一接触不知所云,但有一种隐含其中的吸引力引领读者一步步陷进残雪所构建起的实验世界中,从而最终得以洞悉一切。对于这些,残雪颇为自信, “这就是我作品的魅力。”她认为,她的作品永远都是一种实验,即便到今天已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创作模式,仍然是一种实验状态,而这种实验本身也正是她作品的价值所在。

  寻找深层的隐秘生活

  残雪在最初找工作不得志的时候,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想到了可以做裁缝。她说:“就算实在学不会,也可以帮人补补衣服,锁锁线边什么的。”她可以自己靠这门手艺生活,而不需处理让她头疼的人际关系。她的丈夫是个优秀的木工,在一家仓库做维修工作,在残雪的带动下,他的丈夫下班之后也开始与残雪一起学习缝纫。

  6个月之后,他们夫妻俩在自家窗户下挂了一个牌子,正式承接服装制作。在第二个月,残雪就靠着手艺挣了60元钱,相当于当时他丈夫两个月的工资。后来他们生意越来越好,又带了4、5个徒弟一起工作。

  残雪独特的“自动书写”本领也就是在那样一个嘈杂的环境中被发掘了出来。那时她用一半脑子为客人量体裁衣,用另一半脑子进行创作。有了灵感她就在小本子上记录下来,晚上再誊清。“我能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自由穿梭。”残雪说。

  残雪认为自己的写作是向内挖掘的,所以是最过瘾、最高级、最痛快的。在她所有的作品中,她所描写的都是一个犹如梦境般荒诞的与现实平行的精神世界。其中的人物都举止怪异,精神亢奋,同时又都有自己隐秘的内心世界。

  残雪说:“不相信这世界上有奇迹的人都不是我的读者。真正能读懂我作品的人都是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的人。我的这种创作方式需要天生的气质和能力,而我的读者也需要有某种天生的精神气质,虽然他们不一定与我完全相同。”

  残雪说就是因为她这种与生俱来的独特能力使她在写作时有一种绝对与众不同的创作方法。“那是一种类似巫术的自动书写,是用心而并非用脑,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力量在自觉牵引着笔自动地行走。”残雪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状态,“在写作时,你必须脑海空空,无依无傍,你必须于空无中爆发,产生出拯救你自身的光。”

  她认为这种听来神秘的方式是最自然最符合人性的。“因为这样的写作者在创作之前进行了常年累月的自觉操练,而使他获得了一种深层的隐秘生活。”

  残雪的所有作品都会在每一个细枝末节流露出一气呵成的流畅,而这种流畅来源于巫术一般的“自动书写”。她说:“我在写作时,连我自己都看不到了,只有在这个瞬间才可以成为艺术的人。创造是多么不可思议啊。创造者被悬置,在看不到背景也没有导演的情形下进行自力更生的表演,而唯一的参照是那黑暗的深渊里发出的微弱回响,唯一的力量是体内已经爆发出的蛮力。”

  西方经典与精神救赎

  残雪从小由外祖母抚养,老人有些生活上的怪癖,喜欢半夜赶鬼,或者用唾沫带药疗伤。残雪小的时候也敏感,有些“神经质”。自小喜欢文学的她,一直认为自己的文学之根在西方。除了创作之外,她也一直按照自己的方式解读西方大师的文学经典。

  残雪直到今天也没有改变的就是义无返顾地向西方文学学习。她多次表示她的师承是西方的经典文学,她认为要搞真正“人”的文学,除了向西方学习外别无他路。残雪说,她的创作除了那种神秘的自动书写之外,还有就是天生的逻辑能力,而这两个从事写作的基本条件又必须同作为西方文化核心的自省相结合。

  一直以来,残雪认为自己的精神故乡在西方,所以她的作品中才会出现那些从东方角度看来难以理解的东西。“我们应该向西方学习,我们自己的文化中缺乏自省的因子,所以不能进入人性。那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把一切都弄得混乱一团。所以阅读我的文学作品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了困惑枯燥甚至痛苦的过程。”

  残雪毫不掩饰对自己作品的自信。她认为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写实主义只能描述事物外表而无法进入精神核心,而她自己这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方式的作品才是最高层次,是一条精神的救赎之路。

  残雪说,内向的文学要比外向的文学宏大得多。“因为我们向内开掘的黑暗的地下通道所通往的是无边无际的人类精神的共同居所。”她一直坚定认为自己作品的伟大,如果只满足于天人合一就只能退化成草木,而她的作品则从西方汲取了先进的思想,所以能在这块古老的大地上站立起来,这也是在沉默了几千年之后作为“人”的第一次发声。

  残雪简介

  本名邓小华,1953年生于长沙。小学毕业后恰逢文化大革命,失学在家。1970年在一家街道工厂工作,后与丈夫开裁缝店。2001年移居北京。

  代表作有《黄泥街》、《苍老的浮云》、《五香街》等。残雪是作品在国外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女作家,享誉文坛。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