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不创新,毋宁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 01:01 中华工商时报

  王京韬

  有一个问题也许困扰着许多中国人:为什么在市场上卖得火的东西有那么多都是国际品牌,而从表面上看,国际品牌无非是一具“躯壳”而已,因为许许多多国际品牌的产品都是“MADEINCHINA”的,但是“中国制造”的中国品牌却远远达不到国际品牌的市场地位,即使是为国际品牌做“贴牌加工”的中国工厂生产出来的质量相差无几的产品,一旦贴上自己
的牌子,也少人问津、成不了大气候呢?

  近日,在国际权威机构发布一份本年度“全球研发创新投入1000强”的榜单中,中国企业全军覆没。这也许可以为文首提到的那个问题做一个注脚:如果企业失去了自主创新的能力,就注定只能作为市场的陪衬,更为可怕的是,不创新的企业甚至是少创新的企业,将最终被市场淘汰出局。

  有的人一提起中国是“世界工厂”的说法就火冒三丈,但也仅限于“火冒三丈”了。因为发了一通火之后,也就泄了愤了,至于如何打造他们口中的“中国民族品牌”,到底想不出一点儿办法,随后就开始说“泄气”话了,说什么“没有一家中国企业进入这份创新1000强也不该让人有多少沮丧”。然而,我听到了这条消息,为什么就那么“沮丧”呢?而且是“出离沮丧”。我想不明白的是:如果中国企业丧失了技术创新的能力,那么中国品牌如何去占领世界市场呢?没有任何新技术含量的“中国制造”,是否能够跻身国际一流品牌的行列呢?请不要认为我指的“创新”只局限于高科技行业,当然那是差距更明显的行业。事实上,“中国制造”缺乏创新能力,体现在几乎所有的基础消费品领域:比如我们的服装,在设计上缺乏创新,只能沦落为国际品牌的加工厂。

  让我不能接受的是,认为“由于中国人均GDP与韩日相比落后很大距离”,就想当然地为中国企业的创新乏力找到了充足的理由。这本身就是个悖论,如果这种分析成立的话,那么如何解释韩国的人均GDP与日本相比落后很大距离,而韩国企业却高居亚洲企业研发投入前列,甚至丝毫不逊色于日本企业呢?我们总是在羡慕韩国企业的所谓“超常规发展”,但当韩国企业在研发上投入巨大成本的时候,我们又总是在为自己找个体面的台阶:“中国制造即使处在产业链的末端也享受到了韩日技术创新带来的好处”。10年之前的中国人,恐怕是看不起三星手机、现代汽车、LG电视的,但今天当韩国的产品凭借着自己的科技能力可以骄傲地站在世界市场的顶级舞台上参与竞争的时候,我们竟然还要“在产业链末端享受”,我们“享受”的是什么呢?自己的耻辱还是别人的荣耀?

  事实证明,日本和韩国能够后来居上,冲入世界制造业的第一集团,技术创新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

  当三星手机卖得比所有竞争对手都贵的时候,韩国制造就开始脱摆了“廉价商品”的标签。而韩国企业之所以一刻不停地加大

  研发投入,也在于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与最好的还有差距,这种“危机感”也是韩国制造不断进步、缩小差距的真正动力。当人家依靠技术研发投入取得成功,尝到甜头之后继续大力投入研发的时候,我们竟然还要躺在那里“享受韩日科技带来的好处”,竟然连“创新投入1000强”的尾巴都挤不进去,那中国制造的差距岂不是注定要越拉越大吗?中国汽车的民族品牌问题有一个说了多年的“著名借口”:发展

自主品牌时机不成熟。记得这种论调初起的时候,我们的汽车工业水准可不比韩国差多少,那时在北京街头的韩国车是质量不可靠的代名词,如今现代都已经成为世界品牌了,如今北京街头的现代汽车已经几乎赶上“首儿”街头的数量了,我们依旧在大言不惭地高谈阔论“时机不成熟”。可笑吗?却是事实。找到所谓的“后发优势”了吗?没有!而且差距显然更大了,没有研发实力,谈什么“后发优势”啊,丰田一年的研发支出是74亿美元,吓我们一跳吧!当然,也许更多的人不在乎,他们还在“产业链末端享受韩日科技带来的好处”呢!

  中国制造的崛起显然不能依靠别人的创新。事实上,世界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在制造业上的崛起并保持优势,最终都还是依靠“自主创新”:美国如是、欧洲如是、日本如是、韩国也如是。中国在

自主研发创新上的“不作为”将直接导致中国企业失去统治市场的能力,甚至是失去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到了那个时候,你想不做“世界工厂”、你想不成为“世界车间”都不行了。想靠着给别人“当长工”的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地从产业链的末端爬到产业链的顶端无异于天书奇谈,回头看看,没有创新能力的中国企业无非是在产业链的末端“拉磨”而已,一圈圈下来,脚印倒是留了不少,但遗憾的是:全是覆盖在自己的脚印上面,原地踏步罢了。

  中国企业要想不被世界水平越拉越远、要想充分参与到世界贸易的竞争中去,必须解决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当然,这不能完全依靠企业自身,国家的政策支持和相应的产业保护也是必须的。这倒是应该从韩国身上得到相应的经验,没有政策倾斜,韩国企业是不可能发展得如此之快的。但愿在明年的“研发创新1000强”中出现中国企业的影子,起码对于联想这样有志于成为世界企业的中国公司来说,这个榜是必须要挤进去的。“不创新,毋宁死”,说的是一股志气,在残酷的现实中呢?不创新,则只有死路一条。当然,甘于“躺在产业链末端享受”的,也许还能“苟延残喘”下去。(7G3)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